前言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每个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质量管理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给出明确的回答。
一、本书体系结构
《质量管理》第4版沿用第3版的逻辑结构,如图0-1所示。

图0-1 本书逻辑结构
图0-1以顾客需求管理为起点,以顾客满意度为归宿,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点”的质量观。该图还强调要善于发现需求管理阶段、设计阶段、过程控制阶段及验收检查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反馈、予以改进,体现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质量管理理念。
二、本书篇章内容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质量管理的理论及应用,全书分11章。
第1章“质量管理概论”,主要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与新发展,阐述了新业态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
第2章“全面质量管理”,围绕“三全一多样”,系统地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方法,结合实例说明了简单实用的七种常用质量管理工具的用法,介绍了数字化时代的全面质量管理。
第3章“顾客需求管理”,分别介绍了顾客驱动质量管理、顾客需求调查和顾客关系管理。
第4章“设计过程质量管理”,遵循“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的思想,分别阐述了面向质量的产品设计思路及方法、质量功能展开的技术路线、可靠性工程以及服务设计与质量控制。
第5章“统计过程控制”,结合实例,系统地介绍了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两类质量控制图的原理与绘制方法以及过程能力分析。
第6章“抽样检验”,分别介绍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计数抽样方案设计以及计量抽样方案设计。
第7章“顾客满意度及其测评”,主要介绍顾客满意度的概念、模型、测评以及持续改进。
第8章“质量经济分析”,主要介绍质量成本及各项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分析与报告、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以及ERP支持下的质量成本管理等内容。
第9章“质量管理体系”,围绕ISO 9000族标准,分别介绍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ISO 9000:2015族标准的核心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认证等内容。
第10章“6σ管理”,主要介绍6σ管理的含义、6σ管理水平度量、6σ管理的组织与培训、实施6σ管理的DMAIC模式以及精益6σ管理等内容。
第11章“卓越绩效模式”,主要介绍卓越绩效模式的内涵与体系结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及实施、日本戴明奖的评审标准、美国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奖的评审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评审标准。
三、与第3版相比本书的主要变化
与第3版相比,本书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
(1)在全书的内容组织上,更多地关注了服务这种特殊产品,同时增加了数字化时代服务质量管理的概念。
(2)在第1章中增加了新业态的发展及其质量管理概况,分析了共享经济、快消品及新零售质量管理的关键点与对策。
(3)在第2章中增加了数字化时代的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分别从纵向及横向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的全面质量管理。
(4)在第3章中增加了顾客驱动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探讨了顾客驱动的要素、顾客驱动与质量的关系及顾客驱动质量管理的内容。
(5)删除了第3章3.3节的整体内容。
(6)新增了第7章,探讨顾客满意度及其测评方面的主要内容。
(7)更新了第9章(原第8章)9.1.4节中第3、4部分的内容。将ISO 9004:2009更新为ISO 9004:2018;将ISO 19011:2011更新为ISO 19011:2018。
(8)更新了约90%的案例,并新增了第7章的案例,从而使每一章都有相应的教学案例。
(9)补充了一些例题与练习题。
四、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MBA学员及其他专业的硕士生,以及从事实际质量管理的人员。
五、致谢
十分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给予的鼎力支持,正是在编辑的支持、鼓励和鞭策下,我们才能锲而不舍,最后得以完成本书。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2022年度北京科技大学校级规划教材建设经费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质量管理的著作和学术论文,限于篇幅,书后仅列出了其中主要的参考文献。在此,谨向国内外有关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多年来,读者对本书第1~3版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事实上,正是有了读者的厚爱,本书才逐步得到完善,对此表示感谢。
本次编写和修订分工如下:谷炜,第1、2、7、8、9、11章;马风才,第3、4、5、6、10章。另外,王琛参与了第3、7、11章的修订工作,王淑漪参与了第1、2、11章的修订工作。此外,马风才对初稿进行了统稿、修改和校对,谷炜对终稿做了最后的校对和审稿。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