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荷笠带雨听禅声
- 404NotFound即见如来
- 老罗蜀黍
- 1547字
- 2025-03-27 23:44:40
第一章断荷
慧觉的扫帚突然顿在青石板上。半片残荷下压着半枚玉佩,裂齿处还沾着三年前的血渍。山门外家仆的叫骂声穿透雨幕,惊得池中锦鲤窜入淤泥。
“这藕倒是愈发壮实了。“明照禅师踩着芒鞋踏入池中,浑浊泥水漫过脚踝。老僧枯枝般的手探入污泥,拽出半截象牙白的藕节,“你摸摸看。“
少年沙弥不情不愿地触碰湿滑的藕身,指尖突然传来细微搏动。藕节断面渗出清液,竟有蛛网般的银丝在雨中发亮。
“三十年前雷劈了池边古柳,树根腐烂处生出这些银丝菌。“老禅师掰开藕节,菌丝在断面织成莲花纹,“断得越狠,菌丝长得越密。“
慧觉攥紧玉佩的裂齿扎破掌心。那日兄长夺走玉佩时也说过:“你既入了空门,留着俗物作甚?“
“去煮藕粉吧。“禅师将污泥裹着的断藕塞进他怀里,“记得用后山苦竹筒当柴。“
第二章茶垢
茶寮里的铜壶嘴喷着白汽。慧觉盯着壶身经年累月的茶垢,恍惚看见兄长在契约上按手印的拇指印。
“添把粗盐。“明照忽然往沸水里撒了把青灰盐粒。二十年未洗的铜壶内壁传来细碎爆响,褐色茶垢裂开蛛网纹。
少年沙弥惊见茶垢下露出鎏金梵文,竟是失传的《楞严经》残篇。禅师用茶夹夹起剥落的垢片:“你师祖当年为护经书,用米浆混着香灰涂在壶内。“
壶底最后一片茶垢脱落时,露出个暗红的血手印。慧觉猛然想起十三岁那年,兄长背他蹚过冰河时,掌心也是这般结着紫红冻疮。
“这血印是戒嗔师兄的。“老和尚往茶汤里投了朵干茉莉,“二十年前流寇来抢茶种,他抱着滚烫的茶壶不撒手,十指皮肉都烙在铜胎上。“
慧觉忽然起身冲向山门。家仆早已离去,石阶上留着被雨泡烂的《地藏经》残页。他蹲下身,发现经文字迹在雨中晕染成青莲色。
第三章钟锈
子夜撞钟时,慧觉摸着钟身刀疤似的锈痕。戌时家仆又来了,说兄长染了寒热病,让他回去分家产。
“往这处撞。“明照举起钟槌点向锈斑最重的凹槽。青铜锈屑簌簌而落,露出底下暗金的菩萨低眉相。
“万历年间倭寇用斧劈钟,反倒震松了铜胎里的铅毒。“钟声荡开雨幕,老和尚的声音混在余音里,“当年血溅钟台的小沙弥,临终前说听见了东海潮音。“
慧觉的钟槌停在半空。他忽然看清锈斑间隙藏着细密划痕,是历代僧人用指甲刻的“忍“字。最新那道划痕还沾着朱砂,分明是他上月刻的。
“你师兄们刻字时,都在钟底埋了物件。“禅师掀开蒲团,青砖下压着褪色的布片:半块染血的襁褓、断成三截的木梳、还有他昨日刚放的碎玉佩。
山风卷着夜雨扑进来,慧觉在碎玉旁放了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忍冬藤——兄长每到梅雨季就犯腿疾。
第四章苔衣
放晴那日,慧觉跪在生满青苔的跪经石上。晨露从苔衣渗出,竟在他膝前汇成个“兄“字。
“苔藓吃着石头髓,石头靠着苔藓活。“明照用竹杖拨开墨绿苔毯,石面天然纹路勾画出两个小童分食麦芽糖的场景。
山门外传来马蹄声。家仆举着地契闯进来,却被慧觉端来的姜茶泼湿衣袖。滚烫茶汤在绢布上洇出焦痕,露出夹层的“田“字竟是兄长笔迹。
“当年你父亲病重,这地契是你兄长仿着真迹重写的。“老禅师抖开茶渍斑斑的绢布,夹层里掉出发黄的纸片,真正的地契写着兄弟俩的名字。
慧觉抱着地契冲进雨里,靴底带起的青苔粘在石阶上。他忽然明白为何禅师总说“青苔是菩萨的裹脚布“——那些被踩烂的苔藓,三日后又会长出更鲜亮的绿。
第五章藕丝
中秋启封苦竹筒时,银丝菌已把断藕织成琥珀色的网。慧觉背着药篓下山,看见兄长正在老宅前晒忍冬藤。
“你的玉佩...“男人从怀里掏出半块温热的玉,“我请匠人镶了银边。“
屋檐下挂着他们儿时的竹马,马鬃里缠着干枯的莲须。慧觉打开药包,银丝菌在阳光下扯出千丝万缕,比当年池底残荷的断丝更稠密。
“师父说这叫藕断丝千斤。“他把菌丝绕在兄长腕上,“比麻绳还经得起拉扯。“
兄弟俩跪在父母灵前焚经时,火舌卷着经页飞向屋梁。灰烬落在陈年血迹上,竟显出朵完整的莲花。慧觉突然想起那个血手印的铜壶——原来灼痛处,自会生出渡人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