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破浪的微光
- 重生1984,我的黄金时代
- 千钧一苇
- 3809字
- 2025-07-08 12:27:43
波波夫50%预付款的承诺,如同注入江河厂心脏的强心剂。沉重的资金压力瞬间卸下,整个工厂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高效运转起来。破旧吉普车的引擎嘶吼着,载着陈江河、老李和苏雪晴,穿梭在特区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目标直指几家信誉尚可的二手设备市场和国营机电公司门市部。
---
**设备!效率!**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铁锈和讨价还价的喧嚣。陈江河像个精明的猎人,目光锐利地扫过一排排或轰鸣或沉默的机器。老李则化身技术专家,带着厚厚的手套,爬上爬下,敲打轴承,倾听运转声响,检查针迹精度,不时与卖家激烈争论着成色和价格。
“这台平缝机,主轴有磨损!声音不对!最少再降三百!”老李指着铭牌上模糊的“上海飞跃”字样,唾沫横飞。
“老板!这台锁眼钉扣一体机,电路板明显修过!你看这焊点!当处理品卖,不然免谈!”陈江河指着机器内部一处修补痕迹,语气斩钉截铁。
苏雪晴则冷静地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笔记本和计算器。每当陈江河和老李锁定目标,她便迅速上前,根据谈妥的价格、预估的剩余寿命、维修保养成本,快速计算出单台设备的综合成本效益比,与预算进行严格比对。她的算盘珠在脑子里飞快拨动,确保每一分预付款都花在刀刃上。
“陈厂长,这台平缝机综合成本偏高,建议放弃,选隔壁那台‘标准牌’,虽然旧一点,但结构更简单耐用,维修成本低,性价比更优。”苏雪晴的声音清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数据支撑。
“好!听你的!”陈江河果断拍板。
汗水浸透了工装的后背,讨价还价喊哑了嗓子。三天高强度奔波下来,五台成色尚可、性价比最优的高速平缝机,两台功能完好的二手锁眼钉扣一体机,终于敲定!签合同,付定金,约定次日送货安装。
与此同时,厂区电路改造工程也同步启动。请来的电工师傅带着徒弟,爬上爬下更换老化的电线,增设配电箱。机器的轰鸣声暂时被电钻的噪音取代,空气里弥漫着橡胶烧焦和新电线的独特气味。虽然暂时影响了部分生产,但工人们看着崭新的线槽和粗壮的电缆被铺设进来,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这意味着更稳定的电力,更少跳闸的烦恼,也意味着那些新买的“铁疙瘩”能顺利开动!
---
**财务室。发圈与“名正言顺”。**
设备采购的喧嚣暂时远离财务室。苏雪晴正埋首批阅单据,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苏雪晴头也没抬。
秦红梅探进半个身子,手里捏着一个东西,脸上带着一丝局促和别扭。她慢慢走到苏雪晴桌前,将那个红底白波点的碎布头蝴蝶结发圈,轻轻放在了桌角。
“苏总监…这个…还您。”秦红梅的声音很低,眼神飘忽。
苏雪晴停下笔,抬起头,目光落在那个小小的发圈上,又看向秦红梅。秦红梅今天没戴任何饰品,头发老老实实梳在脑后,显得有些沉闷。
空气安静了几秒。
苏雪晴没有拿起发圈,只是平静地开口:“陈厂长说,你的‘好心’,他明白。”
秦红梅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委屈。
“但厂里的规矩,不能破。”苏雪晴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少了之前的严厉,“那些碎布头,你觉得可惜,想利用,可以。但必须‘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秦红梅不解。
“建立台账。”苏雪晴言简意赅,“将可利用的、符合安全标准的边角余料(尺寸、颜色、材质),单独分类登记入库。设立‘创新利用项目’。”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秦红梅:“由你负责。制定项目章程,明确物料领用流程、成品管理(内部福利或象征性销售)、收益分配(可设立小额奖励基金或改善员工福利)。所有环节,记录在案,接受监督。这是‘名正言顺’。”
秦红梅愣住了。她没想到,苏雪晴非但没有彻底否定她的想法,反而给了她一个“名分”和平台!虽然条条框框很多,但这意味着她那些“小玩意儿”,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了!
“我…我能负责?”秦红梅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你能发现浪费,能想到利用,这是优点。”苏雪晴的语气没有太多温度,却带着一种客观的评价,“但管理,需要规则。用规则把你的‘想法’框起来,才能走得更远,不惹麻烦。做不做?”
“做!我做!”秦红梅立刻挺直腰板,眼中重新燃起了光亮,甚至比之前更亮!这不再是偷偷摸摸的“小动作”,而是被认可的“项目”!她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苏总监,我…我这就去弄那个…那个章程和台账!”
看着秦红梅风风火火跑出去的背影,苏雪晴的目光再次落到那个红白波点的发圈上。她沉默片刻,拿起发圈,拉开抽屉,这次没有锁进去,而是将其放在了一摞整齐的文件旁边。那抹鲜艳的色彩,在严谨的财务室里,显得格外突兀,却又似乎带来了一丝不一样的微光。
---
**车间。提速与新挑战。**
新设备到厂,如同猛虎添翼!电工师傅加班加点完成了最后一段线路改造。合闸的瞬间,五台崭新的(相对而言)高速平缝机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针头上下翻飞的速度肉眼可见地快于老机器!两台锁眼钉扣一体机更是效率惊人,咔嚓咔嚓的机械声带着工业化的韵律感。
“嚯!这新家伙,带劲!”老师傅摸着光滑的机身,啧啧称奇。
“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担心锁眼歪了!”负责锁扣眼的女工松了口气。
“都打起精神来!”老马拿着大喇叭在车间里吆喝,“新机器是快!但工艺标准不能丢!特别是缝线道数!秦主任盯着的!谁糊弄,奖金飞了可别哭!”
效率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原本略显紧张的五千件订单生产进度,因为新设备的加入和工人熟练度的提高,骤然提速!车间里弥漫着一种争分夺秒、志在必得的气氛。提前一周交货的承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高速运转下,对工人操作的熟练度和专注度要求更高了。一个年轻女工稍一走神,缝纫针“咔嚓”一声扎进了手指,鲜血瞬间染红了白色的牛津纺面料!惨叫声和机器的急停声打破了车间的节奏。
更棘手的是新设备偶尔的“水土不服”。一台平缝机在高速运转两小时后,突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接着冒起了淡淡的青烟!吓得操作工连忙关停。
“老李!快来看看!”陈江河闻讯赶来,眉头紧锁。
老李带着工具箱冲过来,一番检查,脸色凝重:“主轴轴承有点抱死!估计是二手货,润滑没做好,高速下扛不住!”
“能修吗?要多久?”陈江河的心提了起来。耽误一台机器,就是耽误整体进度!
“能修!但得拆开,清洗换油,至少…大半天!”老李估算着。
大半天!陈江河看着墙上“提前一周交货”的红色标语,只觉得那红色刺得眼睛生疼。效率的提升,也意味着容错率的降低!任何一个小意外,都可能被放大成影响全局的危机!
“调班!这台机器上的活,分到其他机器上,加班加点赶出来!”陈江河当机立断,“老李,你带人连夜修!需要什么配件,让孙胖子马上去买!红梅,安抚好受伤的工人,医药费厂里全报!加强安全巡查和提醒!所有人,打起十二分精神!质量、安全、进度,一个都不能松!”
命令一道道下达。车间短暂混乱后,又迅速恢复了高速运转的秩序,只是气氛更加紧绷。机器的轰鸣声,仿佛也带上了一丝焦灼的意味。
---
**商标的转机?微光初现。**
就在陈江河为生产进度和安全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了进来。是省城轻工局那位远房表舅。
“江河啊!上次商标那个事…有转机了!”表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和神秘。
“转机?”陈江河精神一振,示意苏雪晴先处理车间的事,自己拿着听筒走到安静的角落,“表舅,您快说!”
“省服装三厂那个‘江河奔腾’…出事了!”表舅压低声音,“听说他们厂领导贪腐被查,厂子都快黄了!那个商标,注册了也没用起来!我托人打听了一下,商标局那边…有路子可以操作一下,看能不能把他们这个‘江河奔腾’商标…‘转让’或者‘许可’过来!”
“转让?许可?”陈江河的心脏狂跳起来!这简直是柳暗花明!
“对!”表舅的声音更低了,“不过这事…得花钱!而且得找对人!流程上也得做点‘技术处理’…毕竟他们那商标还没注销呢…风险是有的,但机会更大!你…考虑考虑?”
花钱!找对人!技术处理!风险!
这几个词像冰水,瞬间浇灭了陈江河一半的兴奋。刚喘过气的厂子,每一分钱都关乎生存和发展。波波夫的订单还在紧要关头,设备投入刚花了一大笔…哪有余钱去搞这种“灰色操作”?万一钱花了,事没成,或者后续惹上麻烦…
“表舅…这…大概需要多少?”陈江河的声音干涩。
“这个数…是起步价。”表舅报出了一个让陈江河眼皮直跳的数字,“上下打点,少不了。而且,这只是敲门砖,后续可能还要…”
陈江河沉默了。墙上的“江河领航”草图在灯光下沉默着。一边是唾手可得但带着风险的“捷径”,一边是艰难漫长但脚踏实地的自主打造。巨大的诱惑与沉重的现实,在他心中激烈交锋。
“表舅…这事…容我想想。”陈江河最终没有立刻答应,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慎重,“厂里最近…事情太多。我考虑清楚,再给您回话。”
挂断电话,陈江河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商标的微光似乎出现,却笼罩在金钱和风险的迷雾中。他感到一种深切的疲惫,不仅是身体的,更是精神的。重生者的先知,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现实棋局中,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他望向窗外。车间灯火通明,新机器的轰鸣声穿透夜色,带着一种破浪前行的力量。那是他此刻最坚实的依靠。他需要这场提前交货的胜利,需要波波夫订单的稳定输血,来支撑他心中那艘名为“江河领航”的巨轮,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航道。
破浪的微光,不仅仅在商标的转机上,更在那灯火通明的车间里,在那高速运转的针尖上,在每一个为“提前一周”而咬牙拼搏的工人身上。
---
**>>第六十一章完**
**下一章预告:**首批五千件衬衫能否克服困难提前交货?波波夫(或维克多)的验货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商标“捷径”的诱惑与风险,陈江河将如何抉择?秦红梅的“创新利用项目”会推出怎样的碎布头产品?车间提速带来的管理新挑战如何化解?下一章:**《黎明前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