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廷推阁臣
- 南明,开局请我当皇帝
- 蓝见青
- 2416字
- 2025-06-29 19:31:36
“臣等参见殿下。”
朱慈烺并没有坐,就这么站着望向群臣。
“众卿不必多礼。”
兵部尚书史可法上前进言,东林党人随之跪倒。
其余人虽未得商量,却也明白,亦是纷纷跪倒在地。
“伏念国家遭贼寇之祸,圣上失难,宗社为墟,四海板荡,生黎涂炭,天下莫不祈望明主……”
“陛下诞膺睿智,仁覆八荒,幼而歧嶷,长而敦敏,孝悌著于宗亲,信义孚与朝野……”
“方今中原板荡,黎元惶惶,莫不翘首以盼于陛下……”
“今群臣咸集,兆民翘首,皆愿奉陛下为尊。此非为私也,为大明社稷不绝,为亿兆生民有托也……”
“伏愿陛下体祖宗之灵,副苍生之望,正位宸极,以纾国难,以慰人心。”
群臣叩首在地,齐呼:“伏愿陛下体祖宗之灵,副苍生之望,正位宸极,以纾国难,以慰人心。”
其中,喊的最欢的,就是福王朱由崧。
没办法,自古涉及皇位,失败者的从未有下场。
虽然太子当皇帝是天经地义,但该有的态度,自己必须要有。
那朱慈烺想当皇帝吗?
答案是肯定。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哪个男人能抵挡这八个字的诱惑。
不过,此时还不能立刻答应。得三辞三让走完程序后,才能答应。
“诸卿意切,本宫知晓。然神器至重,会此国殇,圣上蒙难,百姓遭劫,本宫心痛如绞,岂忍骤加。所请不准。”
礼部尚书王铎进言:“殿下慧情,更彰仁义。臣等意欲从之,奈何主位不可久悬。”
“臣窃思之,唯请殿下监国于南京,以谋国事,以安天下。”
“此事,犹可议。”朱慈烺没有拒绝。
大明朝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推出一个新皇帝,以稳定人心。
兵部尚书史可法叩首,群臣叩首,“恭请殿下监国。”
同样,表现的最卖力的,还是福王朱由崧。
“准。众卿平身。”
“谢殿下。”
朱慈烺缓缓扫过群臣,“古来圣王治世,皆赖圣贤。本宫欲戡乱救国,尤需辅弼。卿等可愿随本宫共襄国事?”
“臣等愿凭借殿下所驱。”
“好啊。”朱慈烺开始封官许愿了。
“还请诸位爱卿,廷推阁臣。”
众臣四下目光相对,略带惊感。
廷推阁臣,乃是规矩。可当着皇帝的面,有些东西不好操作。
那就只能先来一手投石问路。
礼部尚书王铎躬身行礼,他曾经教过太子读书,有几分淡薄的香火情在,由他先开口,最为合适。
“臣举荐兵部尚书史可法。”
史可法是南京文官之首,他入阁,实属应当。
而且他还是东林党的中坚力量,南京又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初来乍到,立足未稳的朱慈烺,的确需要拉拢东林党。
对于史可法的定位,朱慈烺觉得只要不涉及军事,剩下的,都好说,都好说。
“史尚书,确实合适。”朱慈烺有意说的慢了一些、响了一些,以展现自己的重视。
“继续。”
右都御史张慎言进奏:“臣举荐户部尚书高宏图。”
又是东林党,朱慈烺想了想,“准,继续。”
东林党人连下两城,信心倍增,正准备连中三元的时候,忽然,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
隋末乱世,程咬金在瓦岗寨时为大德天子,混世魔王。
当然,程咬金这个天子,就是闹着玩的。
此时,于奉天殿内跳出的这个人,在其他大臣眼中,同样是闹着玩。
“值此国难之际,臣世受国恩,愿毛遂自荐,不求其他,只求以死报国。”
朱慈烺认得这个人,诚意伯刘孔炤。
这家伙世居南京,颇有根基。如今又提督操江,手里有点兵权。
不过,朱慈烺没有动。因为他知道,有人一定要比自己还急。
果不其然,张慎言鼻腔喷出一股冷气,“我朝从未有勋贵入阁之例。”
“还请诚意伯自重。”
我们东林党追求的是众正盈朝,你刘孔炤是什么东西,也配入阁?
刘孔炤知道自己不可能入阁,见有人反对,话锋一转,“既然我不行,那我举荐凤阳总督马士英入阁。”
东林党人闻听此言,眼神齐刷刷的射了过去。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专找大王八。
怪不得你林孔炤吵吵着要入阁呢,原来是和马士英那个家伙勾搭到一块了。
张慎言立刻驳斥:“马士英于总督任上无尺寸之功,何以入阁?”
刘孔炤反驳道:“史可法于南京兵部尚书任上亦无尺寸之功,那他又凭什么入阁?”
“史可法勤王无功,以至圣上遇难,可杀!”
“也就是殿下仁德,不与你们一般计较,并委以重任。没想到你们竟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公然叫嚣。当真是恬不知耻!”
史可法见状,跪地请罪,“臣,有罪。”
气节方面,史可法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被人如此凌辱,他又能如何忍受。但当着太子的面大吵大叫,他又觉得不敬。因此,便选择官员受到弹劾时的通用方法,请罪。
殊不知他这一跪,却也打破了双方的剑拔弩张。
马士英跪倒,“臣,有罪。”
若是福王在位,凭借拥立之功,怎么闹都好说。
然,如今御极的是太子。
大明朝立国三百年,尽管京师丢了,皇帝死了,可在天下读书人的心中,天地君亲师,朱家,依旧占有很大的尊崇。
刘孔炤还按之前商量的那一套来,肯定是不行的。
马士英脑子转的很快,迅速作出反应。
朱慈烺静静的看着他们,两拨人互相不对付,对于他这个立足未稳的太子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他看向群臣,缓缓道:“谢家宝树,偶有黄叶;青骢俊骑,小疵难免。”
“正如《左传》所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众臣躬身,听聆圣训。
“不过,本宫认为,适才诚意伯的话,不无道理。”
马士英眼前一亮。
东林党人,神色紧张。
刘孔炤不知所云,压根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的有道理。
朱慈烺继续说:“诚意伯乃开国元勋之胄,与国同休。值此国难之际,诚意伯不拘泥于节,敢于毛遂自荐,这是多么大的勇气,更是多么大的好事。”
“毛遂自荐,解赵国之危。诚意伯自荐,本宫相信以其之能,定能解我大明之危。”
刘孔炤有点不敢相信,我这么优秀的吗?
当然……不是。
朱慈烺用他,主要是为了拉拢勋贵。
在南京,勋贵手中有着足够的权力。
抚宁侯朱国弼提督漕运,诚意伯刘孔炤提督操江,忻城伯赵之龙是南京守备勋臣。
其他的南京勋贵们虽然都是些废物,但他们扎根南京多年。还有在南京任职的北京勋贵,也需要施恩做做表面文章。
总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同时,压一压东林党,制衡朝堂。
东林党的老巢江南地区,是大明朝的钱袋子,挤一挤,总是能挤出钱来的。
“本宫决议,准诚意伯所请,着其入阁理政。”
刘孔赵没想到,太子殿下给了自己一个惊喜。
“臣刘孔炤,领旨,谢恩。”
这家伙也是怕的东林党反对,朱慈烺话音刚落,他接着就跪倒谢恩,不给别人留一丝插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