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一笔收入

母女俩来的巧儿,正是中午忙的点,中年男人看到他们那叫一个开心。

“我正愁着呢,你们来了正好,小丫头昨天做过,就和昨天一样20块钱一个小时,现在是1点钟,3点结束行吗?”

“没问题的,李叔叔,我们现在就去。”

中年男人名叫李萧,许红霞问过后才知道,原来他就是这家饭店的老板。

将他们带到后厨后,李萧道:“之前请的洗碗工嫌工作太累了,来来去去了几批就是留不住人,你们过来倒真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若以后有需要也可以过来,我都按20块钱一小时跟你们算。”

“谢谢李老板。”许红霞说着将手里的菌子递了过去,“昨个儿我家丫头就说有位好心叔叔让她过来干活,当场就结了钱,我们很感激,这不,带了些山里捡的菌子给您尝尝鲜,您别嫌弃。”

“这怎么好意思。”李萧想推拒,毕竟这对母女俩一看就知道家庭很困难,他哪好意思收人家的东西。

但许红霞却没答应,“这菌子山里捡的不用钱,您若不收我们反倒不好意思了。”

“行,但下次来不用这么客气了,那你们就先忙吧,到了时间直接去前台拿现金就行,小丫头都知道的。”

说着,李萧转身便离开了,可没过几秒他又折返回来了。

“哎,那个……这菌子你们山上捡的?”

母女俩回头看去,连连点头,“是啊,李叔叔早上我弟弟刚捡的,怎么了?这菌子没毒的,煮熟了吃肯定没问题。”

“不是的,这可是牛肝菌见手青,这种品质和个头,外头说什么也得卖240半斤,这一袋不得2斤多啊,你们就这样送给我了?”

“哈?!”

母女俩懵了,这不就是山里头经常见到的菌子嘛,虽然拿到他们镇上是能卖些钱,但是——

“叔叔,您是说这东西很值钱啊?我家还挺多的,有新鲜的,还有晒干的,您收吗?”

“收,收,你们这袋儿也别送我了,我跟你们买,若家里的那些也能卖给我,我跟你们一起算钱。”

程宝珠看了一眼许红霞,立马应下,“好,妈,我现在就回去拿。”

程宝珠风风火火的跑回了家,一来一回不过10分钟,就将程宝俊刚才采的菌子全拿过来了。

新鲜的、干的,加上刚才的那些一起一共是12斤。

不值钱的蘑菇也有一些,但并不算多,许红霞直接送给了对方。

“那一共就是12斤,这个品质都差不多,按240一斤来算一共就是2880元,你们看这个价格行吗?”

行,当然行啊。

“叔,我们要现金。”程宝珠当即道。

李萧一怔,“你妈妈也没有手机吗?”

许红霞可不知道手机是个什么东西,只茫然的看向程宝珠,程宝珠摇头,“没有,我们家都没有手机。”

“行。”

李萧是开店的,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扫码付钱,但总是有些现金的。

再加上母女俩分别洗了2个小时的碗,一共就是2960,李萧直接揍了个整儿,给了他们3000块。

“下次有这些好货直接送到我店里来,我每天都在店里,别的也行,但我只收野货。”

程宝珠茫然的问,“叔,什么算野货啊?”

“只要不是那种养殖的,野鸡、野鸭,野生鱼、泥鳅或者别的都行,我这家店卖不了,别的店也能卖,越野的东西,收价就越高。”

程宝珠了然,“知道了李叔叔,若有我们直接送到店里来了,那我们先走了。”

许红霞揣着3000块走在路上,感觉腿都有些打颤。

“我这辈子都没揣过这么些钱,宝珠,你快掐掐我,我不是在做梦吧,那些菌子在这个时代这么值钱的吗?”

“我也不知道啊,但钱是真的,我亲眼看到您揣到兜里的。妈,咱赶紧回去一趟,这个时间爸应该回来了,再看看家里需要什么东西,正好一起出来再添些东西回去。”

这年头的人上工早下工也早,再加上程顺意的临时工本就在收尾,待他们回来时,他果然已经在家了。

“爸。”程宝珠满脸带笑,一看就知道有好事发生,“怎么了?笑这么开心,这是找到能干的营生了?”

“嗯,我们跟李姨定了两板豆腐,明天拿到集市上去卖。”程宝珠凑在她爸耳边道:“我和妈下午过去洗碗了,那老板收了宝俊上午刚采的菌子,您猜,咱赚了多少钱?”

程顺意哪儿猜的出来,“嗯,反正不少。”

许红霞憋不住,掏出兜里的一扎钱,直接道:“3000块。”

“啥?”程顺意坐不住了,“3千块?”

“没错。”程宝珠将今天发生的事情绘声绘色的讲述了一通,程顺意听着听着忽然就有些心酸了。

“咱这儿一年都赚不来3000,你们一会儿工夫就赚到了,我打工累死累活一天没有20块,你们一个小时就赚回来了……。”

虽然话不能这么说,可他当真觉得后世的钱真好赚。

“不行,等明天将钱结了,我去25年看看有没有工做,反正都是出力,在哪儿干不是干。”

许红霞觉得程顺意的提议不错,“行,但也不急,明个儿我和宝珠先将豆腐卖了试试,若是生意可行你都不用去做工,跟我们一起做生意岂不是更好?不过,这些钱该怎么办啊,放在家里我感觉不踏实啊。”

“咱去超市逛逛,买些装豆腐的袋儿明天正好要用。再买些肉回来,咱家好久没吃肉了,赚了那么多钱,不得奢侈一把啊。”

提到肉,三人脸上都带着喜色,“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去。”

眨眼的工夫,三人一起去到了25年。

进入超市后,程宝珠熟络的推了一辆手推车,率先要了10块钱的馒头。

将馒头装进车里,这才一起转移到肉摊上,“请问那块肥肉什么价。”

“跟五花一样,25一斤。”

夫妻俩倒抽一口凉气,贵,是真的贵。

但物价不同,能理解。

“买都买了,再添些面粉吧,炸完猪油后油渣咱包饺子吃,孩子们好久没吃肉了。”程顺意道。

“好,买都买了。”

将整钱换开后,一家三口又拎着一大包物资回到了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