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土地收归国有

“臣等参见陛下。”

“都坐吧。”李自成揉了揉眉心,“今日叫你们来,是要商议一件大事。”

“陛下请说。”

“这一年,朕打了败仗,丢了北京和山西。”李自成苦笑道,目光扫过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章,“但老天爷还算开眼,让咱们保住了主力。”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陕西站稳脚跟。”

牛金星捋了捋胡须,正色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免除赋税……”

“不!”李自成猛地拍案而起,烛火剧烈摇晃,“朕已经想明白了。这天下,不是靠仁慈就能得到的!”

他站起身,在东暖阁内来回踱步。窗外传来隐约的鞭炮声,是百姓在庆祝新年。

“朕要把陕西所有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李自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然后分给将士们!让他们变成这片土地的主人!”

牛金星等人面面相觑。这和他们认识的那个李自成,似乎有些不一样了。但他们都知道,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只有让将士们和这片土地绑在一起,大顺才能真正在陕西扎下根来。

“陛下圣明!”三人齐声说道。

李自成负手而立,望向窗外的夜空。这一年,他经历了太多。从意气风发到狼狈而逃,从君临天下到丢城失地。但这些挫折,却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天下,是要用铁血和杀伐去争的!

“传令下去,”李自成转身,目光如炬,“从明日起,开始清查陕西境内所有土地。凡是抗拒的,一律按谋反论处!”

“遵旨!”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皇爷,大事不好了!南阳那边传来消息,说是……”

李自成眉头一皱:“说什么?”

“说是……说是吴三桂和鞑子勾结在一起了!他们正在集结兵马,准备向陕西进发!”

东暖阁内瞬间安静下来。

李自成缓缓坐回龙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良久,他才开口道:“传令各地,立即开始清查土地。朕要在三个月内,把所有的土地都分给将士们!”

“另外,传令李过,让他立即率军回师长安,准备迎战!”

“臣遵旨!”

牛金星等人退出东暖阁后,李自成独自站在窗前。窗外的金陵城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

这是他的江山,是他用无数将士的鲜血换来的。

这一次,他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为了守住这片土地,他必须比以前更加狠辣!

寒风凛冽,雪花纷飞。长安城内,大顺朝廷的气氛却比这天气更加阴郁。

牛金星快步走在宫廷长廊上,脚步声在空旷的廊道中回荡。他的神色凝重,手中紧握着一份刚收到的密报。身后,宋献策和顾君恩也是一脸忧虑地跟着。

“这消息可靠吗?”宋献策压低声音问道。

牛金星脚步不停:“千真万确。李岩那厮打的好算盘,居然敢挖我大顺的墙角!”

“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顾君恩叹了口气,“眼下军心不稳,若是处理不当,只怕……”

话未说完,三人已到了大殿门前。殿内,李自成正独自伫立在窗前,目光投向远方。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身。

“皇爷。”三人齐声行礼。

李自成的目光落在牛金星手中的密报上:“说吧,什么事让你们这般着急?”

牛金星将密报呈上:“皇爷请看,这是李过和李来亨联名上的奏章。”

李自成接过奏章,眉头越皱越紧。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大胆!”李自成突然拍案而起,“这李岩好大的胆子!”

宋献策上前一步:“皇爷息怒。李岩虽然可恨,但他开出的条件确实诱人。分田地,给月俸,还包吃住……”

“四两银子的月俸,带马投靠还额外赏赐五十两。”顾君恩接话道,“更要命的是,他还承诺分给投靠者汝宁府、龙阳府的良田百亩。”

李自成的脸色阴晴不定。这一年来,大顺军征战不断,将士们拼死拼活,到头来每人才分到一两银子的酒肉钱。而现在,李岩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军心如何能不动摇?

“皇爷,”牛金星建议道,“依臣之见,应当立即出兵讨伐李岩,以儆效尤!”

“不可。”宋献策立即反对,“吴三桂在金陵虎视眈眈,多铎的玄军在平阳蠢蠢欲动,张献忠又在西陲称帝,我军现在哪有余力去打汝宁?”

李自成踱步到殿中央的龙椅前坐下,揉了揉太阳穴。确实,现在四面楚歌,实在不是分兵的时候。

“皇爷,”顾君恩忽然开口,“与其去打李岩,不如学学他。”

“哦?”李自成抬眼看向顾君恩,“你说说看。”

“分田地!”顾君恩直言不讳,“朱家太子抄了几千万亩土地来分,鞑子在北京也是明目张胆地圈地占房,我们为何不能?”

李自成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这个建议并非没有想过,只是……

“皇爷在犹豫什么?”牛金星看出了李自成的迟疑,“当初起义时,不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吗?现在分田给将士们,不正是实现这个理想的开始?”

“可是……”李自成站起身,又开始在殿内踱步,“陕西的百姓们才刚刚安定下来,若是贸然动他们的田地……”

“皇爷若是不忍心动陕西的田地,”顾君恩适时提议,“不如先从襄京府开始。襄京府土地肥沃,光是水浇地就有两百多万亩,足够安置数万将士了。”

“襄京府……”李自成若有所思。

“是啊,皇爷。”宋献策也帮腔道,“江陵向来是鱼米之乡,土地比陕西好得多。若能在襄京站稳脚跟,对我大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支点。”

殿外的风声呼啸,吹得窗棂作响。李自成走到窗前,望着纷飞的雪花,陷入沉思。

“皇爷,”牛金星小心翼翼地说道,“时不我待啊。”

李自成转过身,目光扫过三人:“若要经营襄京,谁去合适?”

“自然是亳侯最合适。”顾君恩不假思索地回答,“李过的大军就驻扎在南阳,离襄京不远。而且他手下都是老营精锐,正好可以参与分田。”

“更重要的是,”宋献策补充道,“李过的儿子李来亨聪明能干,若是让他们父子经营襄京,必定能事半功倍。”

李自成的目光微动。自从李双喜死后,后宫妃嫔都没有动静,李来亨确实是最合适的继承人选。让李过去襄京,既能稳定军心,又能为将来做准备。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烛火摇曳,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也罢。”良久,李自成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就依你们所言,让李过去襄京吧。”

“皇爷圣明!”三人齐声说道。

“君恩,”李自成又道,“这鬼主意就是你想出来的,干脆你来担任这襄京府的府尹,负责圈地分田的事。”

“臣遵旨。”顾君恩躬身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