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数学知多少(漫画数学)
- 纸上魔方编绘
- 731字
- 2025-05-16 16:31:41
古代的一尺是多长?
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和邻居吴家的人因为房子的事起了纷争。邻居之间吵吵架本来也是常事,但张英的家人不干了,他们认为张英怎么也是个大学士,不能受这样的气。于是,家人就写信通知在京城的张英,让他把这件事给“摆平”了。张英看完信后,并没有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插手这件事,而是给家里人回了一封信。上面没写别的,只写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意思很明显:让别人几尺又有什么关系?万里长城倒是修建得很雄伟,但是,修建长城的秦始皇呢?多少年过去了,不还是一样用不着了吗!家人看到这封信,明白了张英的苦心,主动向后退了三尺,才开始垒墙盖房子。邻居深受感动,也主动后退了三尺。这样一来,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被后人称为“六尺巷”。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礼让,更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想想看,古代的大官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那么,六尺到底有多长呢?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了解古代的长度单位。“六尺巷”里“尺”这种长度单位,是古代和今天都在用的,但是,古代的“尺”和今天的“尺”所代表的长度实际上并不是一样的。简单地说,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
在古代,最初的“尺”指的是男子伸出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二十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厘米左右。再以后,尺随着历史的前进慢慢在加长,到了明清的时候,一尺大概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一厘米了。

讲到这里,小朋友们一定都在算了,“六尺巷”是清朝发生的故事,一尺也就是三十一厘米左右,那么六尺有一百八十多厘米呢!看来,这条巷子还不算太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