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身份错位

“小姐!您怎么还在发呆?老爷已经在催了!“

翠儿的声音将沈瑜从回忆中惊醒。她放下手中的琉璃灯,望向铜镜中的自己。镜中少女一袭淡紫色罗裙,发间只簪了一支白玉兰花钗,清丽脱俗。

“知道了。“沈瑜轻叹一口气,站起身整理衣裙。今日宫中设宴,父亲难得准许她一同前往,可她却提不起兴致。自从元宵那夜回来,她的脑海里总浮现出那位“黄公子“的身影。

“小姐,您说今晚会不会遇到那位公子啊?“翠儿一边为她系上披风,一边小声问道。

沈瑜耳根一热:“胡说什么,京城这么大,哪那么容易再遇见。“更何况,她现在是女装打扮,就算遇见,对方也未必认得出来。

“可奴婢觉得,那位黄公子看您的眼神不一般...“翠儿笑嘻嘻地说。

“再胡说八道,下次不带你出门了。“沈瑜佯装生气,却忍不住摸了摸袖中的帕子——那方绣着竹叶的帕子,是她在回家路上发现不见的。

沈府门前,御史大夫沈明远已等候多时。见女儿姗姗来迟,他眉头微皱:“瑜儿,今日宫宴非同小可,务必谨言慎行。“

“女儿明白。“沈瑜乖巧地应道,随父亲登上马车。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沈瑜悄悄掀起车帘一角。暮春时节的京城,处处花团锦簇。行人见到御史大夫的车驾,纷纷避让。沈瑜的目光扫过街边店铺,不知为何,竟期待在某个角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瑜儿,“沈明远突然开口,“今日靖王殿下也会出席。“

沈瑜手指一颤,车帘从指间滑落:“靖王?就是那位平定西北叛乱的大将军王?“

“正是。他三日前刚回京,陛下特意设宴为他庆功。“沈明远神色复杂,“此人不简单,你需格外注意。“

沈瑜点点头,心中却不以为然。父亲一向不喜武将,尤其厌恶那些皇亲国戚。在她看来,能平定叛乱、保家卫国的都是英雄。

马车驶入宫门,沈瑜收敛思绪,挺直腰背。穿过重重宫阙,终于来到设宴的麟德殿。殿前广场上已停满各色车驾,衣着华贵的官员携家眷络绎而入。

沈瑜跟在父亲身后,垂眸敛衽,做足大家闺秀的姿态。步入大殿,丝竹之声迎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与花香混合的气息。

“沈御史到——“内侍高声唱名。

沈明远领着女儿向御座方向行礼。沈瑜不敢抬头,只看到金线绣制的龙袍下摆和一双玄色靴子。

“爱卿平身。“皇帝声音温和,“这便是令爱?果然端庄贤淑。“

“谢陛下夸奖。“沈明远恭敬道。

沈瑜随着父亲退至一旁,这才悄悄抬眼打量四周。大殿两侧摆满矮几,官员们按品级入座。她的位置在女眷区域,离主座不远不近。

“沈姐姐!“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沈瑜转头,看到礼部侍郎之女苏芷向她招手。她松了口气,快步走过去。

“你可算来了,“苏芷拉着她坐下,低声道,“我都快闷死了。父亲非要我背什么《女则》,说是今日说不定会被皇后召见。“

沈瑜轻笑:“你背了吗?“

“背了三句就睡着了。“苏芷吐了吐舌头,“反正皇后娘娘也不会真考我。“

两人正说着悄悄话,忽听内侍高声宣布:“靖王殿下到——“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沈瑜好奇地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高大身影迈步入殿。那人一身玄色蟒袍,腰间玉带上悬着一柄短剑,步伐沉稳有力。当他走近时,沈瑜的呼吸骤然停滞——

剑眉星目,薄唇微抿,赫然是元宵夜那晚的“黄公子“!

沈瑜手中的团扇“啪“地掉在地上。她慌忙弯腰去捡,却不料撞上了案几,茶杯倾倒,茶水溅湿了她的裙摆。

“沈姐姐,你怎么了?“苏芷惊讶地问。

“没、没事...“沈瑜手忙脚乱地擦拭衣裙,心跳如鼓。她不敢抬头,却能感觉到一道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

“这位小姐没事吧?“低沉的男声在头顶响起。

沈瑜浑身一僵,缓缓抬头,正对上萧景琰探究的目光。近距离看,他比那晚更加英气逼人,轮廓分明的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多、多谢殿下关心,臣女无碍。“沈瑜努力保持镇定,声音却微微发颤。

萧景琰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忽然微微眯起眼睛:“我们是否在哪里见过?“

沈瑜心头一跳:“臣女深居闺中,想必殿下认错人了。“

“是吗?“萧景琰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转身走向自己的座位。

沈瑜长舒一口气,却发现手心全是冷汗。苏芷凑过来,兴奋地低语:“天啊!靖王殿下居然主动跟你说话!你知不知道,京城多少闺秀想得他青睐!“

“别胡说...“沈瑜偷瞄向主座方向。萧景琰正与皇帝交谈,侧脸在烛光下如刀削般棱角分明。

宴会正式开始,歌舞升平。沈瑜却食不知味,脑海中全是那晚的点点滴滴。他认出她了吗?会不会揭穿她女扮男装的事?父亲若知道她偷溜出府...

“沈小姐似乎心不在焉?“一个尖细的女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沈瑜抬头,看到户部尚书之女李媛站在面前,一脸假笑。

“李小姐。“沈瑜淡淡点头。

李媛径自在她身旁坐下:“听说沈小姐精通诗书,不知可否请教一二?“不等沈瑜回答,她便继续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沈小姐以为如何?“

周围几位小姐闻言,纷纷掩口轻笑。这话明显是在讽刺沈瑜不守妇道,抛头露面读书习字。

沈瑜不慌不忙,放下筷子:“李小姐既然引用《礼记》,想必知道后面还有一句'妇人,从人者也'。不知李小姐平日里是从父、从夫,还是从己呢?“

李媛脸色一变——她去年拒了一门父母安排的亲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

“你!“李媛正要发作,一个声音突然插入。

“《礼记》亦云:'温柔敦厚,诗教也。'两位小姐何必争执?“萧景琰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中执着一杯酒。

李媛立刻换上笑脸:“殿下说得是。臣女不过是想与沈小姐切磋学问罢了。“

萧景琰似笑非笑:“学问切磋,当以和为贵。“他目光转向沈瑜,“沈小姐以为呢?“

沈瑜对上他的眼睛,心跳又乱了节奏:“殿下明鉴。“

“靖王兄果然怜香惜玉。“又一个声音加入。沈瑜转头,看到一位穿着明黄色蟒袍的男子走来,面容与萧景琰有三分相似,却少了几分英气,多了几分阴柔。

“太子殿下。“众人纷纷行礼。

太子萧景恒摆摆手,目光在沈瑜身上扫过:“这位就是沈御史的千金?果然才貌双全。“他转向萧景琰,“王兄好眼光。“

萧景琰面色不变:“太子说笑了。臣不过是路过,见两位小姐讨论经典,驻足一听罢了。“

“是吗?“太子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那本王就不打扰王兄'听经'了。“说完,带着李媛等人离去。

沈瑜感到一阵不适——太子的眼神让她想起阴冷的蛇。

“沈小姐受惊了。“萧景琰低声道,“太子素来爱开玩笑,不必放在心上。“

沈瑜福了福身:“多谢殿下解围。“

萧景琰看着她,忽然压低声音:“沈小姐的耳坠很别致,与那日的兔子灯颇为相配。“

沈瑜猛地抬头,正对上他含笑的双眼。他认出来了!而且一直都知道她是女子!

“你...“沈瑜张口结舌,脸颊发烫。

“宴席闷热,沈小姐不妨到廊下透透气。“萧景琰说完,若无其事地转身离开。

沈瑜呆立片刻,对苏芷说了句“我去透口气“,便匆匆走出大殿。夜风拂面,她长舒一口气,试图平复狂跳的心脏。

回廊曲折,沈瑜漫无目的地走着,思绪纷乱。他早就知道她是女子?为什么不揭穿她?今晚又是何意?

转过一个拐角,忽听假山后传来压低的人声。沈瑜本能地停下脚步。

“...计划必须提前...靖王已经起疑...“这声音有些耳熟。

“...下个月围猎...是最好的机会...“另一个声音回答道。

沈瑜屏住呼吸,悄悄后退。却不料踩到一根枯枝,发出“咔嚓“一声轻响。

假山后的谈话戛然而止。沈瑜心头一紧,转身欲走,却见一个黑影从假山后闪出——

“谁在那里?“是太子的声音!

沈瑜慌忙躲进旁边的树丛。脚步声越来越近,她的心几乎要跳出胸腔。

“殿下,可能是野猫。“另一个声音道——是李尚书!

“哼,走吧,这里不安全。“太子的声音渐渐远去。

沈瑜等了许久,确认无人后才敢出来。她心跳如雷,手脚冰凉。刚才听到的只言片语,似乎是什么阴谋...而且针对的是靖王!

她必须赶快回到宴席上。沈瑜整理了一下衣裙,快步往回走。转过回廊,却撞进一个坚实的胸膛。

“啊!“沈瑜惊呼一声,抬头看到萧景琰沉静的面容。

“沈小姐听到什么有趣的事了?“他低声问,目光锐利。

沈瑜张了张嘴,不知该如何回答。她该告诉他自己可能听到了针对他的阴谋吗?可那只是片段,万一误会了怎么办?

“我...我只是出来透气...“沈瑜避开他的目光。

萧景琰盯着她看了片刻,忽然伸手从她发间取下一片树叶:“沈小姐透气透到树丛里去了?“

沈瑜脸颊发烫:“我...“

“罢了,“萧景琰打断她,“宴席将散,沈小姐还是尽快回去为好。“说完,转身离去。

沈瑜望着他的背影,咬了咬唇。回到大殿,宴席果然已近尾声。她心神不宁地随父亲告辞离宫,满脑子都是今晚的种种。

马车缓缓驶出宫门,沈瑜终于忍不住开口:“父亲,太子与靖王殿下关系如何?“

沈明远皱眉:“为何突然问这个?“

“只是...今日见他们似乎不太和睦...“

沈明远叹了口气:“天家之事,不是我们臣子该过问的。太子是储君,靖王是臣子,仅此而已。“

沈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马车猛地一顿,外面传来马匹嘶鸣和侍卫的喝斥声。

“怎么回事?“沈明远掀开车帘。

“大人小心!“侍卫话音刚落,一支箭“嗖“地射入车厢,钉在沈瑜耳侧的木板上!

“有刺客!保护大人和小姐!“侍卫大喊。

沈瑜被父亲按倒在座位上,耳边充斥着打斗声和惨叫声。马车剧烈摇晃,忽然“轰“地一声侧翻在地。沈瑜只觉得天旋地转,随即被甩出车厢,重重摔在地上。

她挣扎着爬起来,看到五六个黑衣人正与府中侍卫厮杀。父亲被两名侍卫护在身后,且战且退。一个黑衣人发现了她,举刀冲来——

沈瑜本能地闭上眼睛,预想中的疼痛却没有到来。只听“铛“的一声金属碰撞,她睁眼一看,一道玄色身影挡在她面前,手中长剑架住了黑衣人的刀。

“靖王...殿下?“沈瑜难以置信地轻呼。

萧景琰没有回头,手中剑光如电,几个起落便将那黑衣人击退。“躲到我身后。“他简短命令。

沈瑜慌忙爬起来,躲在他高大的身影后。萧景琰剑法凌厉,不多时便斩杀两名刺客。其余黑衣人见势不妙,呼啸一声撤退了。

“追!留活口!“萧景琰对随后赶来的亲卫下令,这才转身查看沈瑜的情况,“受伤了吗?“

沈瑜摇摇头,这才发现自己的手臂被划了一道口子,鲜血染红了衣袖。

萧景琰眉头一皱,从怀中取出一方帕子,熟练地为她包扎。沈瑜低头一看,正是她那方绣着“瑜“字的帕子!

“殿下...一直带着?“沈瑜小声问。

萧景琰没有回答,只是动作轻柔了几分:“伤口不深,回去让大夫好好处理。“

沈明远匆匆赶来:“多谢殿下救命之恩!小女无碍吧?“

“皮外伤,不碍事。“萧景琰直起身,“沈大人可知这些刺客来历?“

沈明远摇头:“老臣为官清正,难免得罪些人...“

萧景琰若有所思地看了沈瑜一眼:“近来京城不太平,沈大人和小姐还是多加小心为好。“

“是,是...“沈明远连连点头,拉着沈瑜向萧景琰道谢。

回府的马车上,沈明远面色阴沉:“今日之事蹊跷,明日我必奏明圣上!“

沈瑜却想着另一件事——那些刺客,会不会与她在宫中听到的阴谋有关?还有,靖王为何会恰好出现在那里?

回到沈府,沈瑜刚换好药,翠儿匆匆进来:“小姐,靖王府派人送来了伤药,说是...说是西域进贡的金疮药,效果极好。“

沈瑜接过那个精致的瓷瓶,心跳加速。瓶底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勿言元宵夜。“

她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嘴角却不由自主地扬起。靖王萧景琰,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窗外,一轮新月悄然升起。沈瑜摩挲着瓷瓶,想起他为自己包扎时专注的神情,和他怀中那方保存完好的帕子...

“那夜的沈公子,和今日的沈小姐,都令本王印象深刻。“——他临走时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