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岳教授那不动声色的试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虽然表面恢复了平静,却在萧玉甯(苏瑾)的心湖深处激起了层层涟漪,久久不散。她意识到,仅仅依靠图书馆和有限的课堂知识来了解这个世界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能让自己暴露在更多的危险之下。她必须找到更高效、更隐蔽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而那个被她揣在怀中、既让她恐惧又让她好奇的“摄魂匣”(智能手机),无疑是目前看来唯一的突破口。
于是,萧玉甯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这方寸之间的“法器”上。她不再满足于仅仅用它来查阅简单的信息,而是鼓起勇气,开始探索那些排列在屏幕上、五花八门的彩色小方块(App图标)背后所隐藏的“神通”。
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困惑,以及……层出不穷的笑话。
某日午后,图书馆查阅资料归来,腹中空空。她想起林小满似乎常常在不想去食堂的时候,用那个“摄魂匣”点一点,然后没过多久,就会有穿着奇特服装的人(外卖员)将热腾腾的食物送到楼下。林小满管这叫“点外卖”。
“点外卖”……听起来倒像是宫里的“传膳”。难道这“摄魂匣”竟有如此神通,能直接号令此地的“膳房”,将吃食送来?
萧玉甯心中好奇,便也想尝试一番。她学着林小满的样子,在手机屏幕上划拉着,找到了一个图标,上面画着一个戴着黄色头盔、骑着小摩托的卡通小人(某外卖App的logo,比如美团或饿了么)。这图案古怪,但似乎与“送东西”有关?她猜测这大概就是林小满说的那个“点外卖”的“法门”了。
她小心翼翼地点了进去。屏幕立刻跳转,琳琅满目的食物图片伴随着各种诱人的文字描述(“麻辣鲜香”、“入口即化”、“限时特惠”)映入眼帘,让她眼花缭乱。从米饭面条到糕点饮品,从家常小炒到异域风味,种类之繁多,远超南梁皇宫的御膳房!
这……这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包罗万象的“御膳单”!
萧玉甯看得啧啧称奇,同时也有些无所适从。她不认识大部分菜名,那些夸张的图片也让她将信将疑。她滑动着屏幕,目光被一张看起来颇为清淡的“香菇鸡茸粥”的图片吸引了。这几日肠胃不适,正想吃些易克化的。
她点了那张图片,屏幕又跳转,出现了一些关于份量、口味选择(虽然粥似乎没什么可选的)以及一个她看不懂的、标着“¥”符号的数字(价格)。她猜测那大概是所需付出的“代价”?林小满似乎说过,用这东西买东西是要“花钱”的,而钱似乎就存在那张叫“校园卡”或别的什么卡片里,或者……直接存在这“摄魂匣”之中?
她顾不上细究这复杂的“交易”方式,只想先试试这“传膳令”是否灵验。她看到屏幕下方有一个显眼的、写着“下单”或“去结算”的按钮,猜测这大概就是确认的意思,便按了下去。
屏幕又是一变,似乎让她确认送达的“地址”和“时间”。地址一栏默认显示着“南都大学女生宿舍七栋302室”,这倒是没错。时间一栏则显示着“尽快送达”。她确认无误,又按下了最后一个写着“确认支付”的按钮。
手机屏幕上跳出一个小小的圆圈开始转动(加载中),然后显示“下单成功,美味即将送达”。
成功了?就这么简单?
萧玉甯将信将疑地放下手机,心里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她坐在桌前,竖起耳朵听着窗外的动静,想象着一会儿会不会有穿着黄色盔甲(外卖员服装)的“御膳使者”捧着香喷喷的鸡茸粥出现在楼下。
然而,左等右等,半个时辰过去了,窗外毫无动静。一个时辰过去了,依旧杳无音信。
难道是……“传膳令”失灵了?还是此地的“膳房”抗旨不尊?
她拿起手机,再次点开那个黄色小人的图标,看到她的“订单”状态显示为“骑手正在取餐”。骑手?是骑着马的使者吗?取餐?难道还要先去别处取了食物再送来?这效率也太慢了!比宫里的小太监跑腿还慢!
她有些不耐烦,看到订单页面上有一个类似“话筒”的图标,旁边写着“联系骑手”。联系?是能直接与那“骑手”通话吗?
她按了下去。屏幕跳转到一个拨号界面,自动拨打了一个她不认识的号码。很快,听筒里传来一阵“嘟嘟”声,然后一个略显嘈杂的、带着浓重口音的男声响了起来:“喂?你好!是尾号xxxx的顾客吗?你的餐……”
萧玉甯被这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一跳!这……这“摄魂匣”竟然真的能与那远在天边的“骑手”通话?!
她连忙将手机拿到嘴边,模仿着这个时代人说话的腔调,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正常”一些:“呃……请问,是给七栋302送粥的那位吗?”
“对对对!是我!不好意思啊美女,前面那个单子有点耽误了,你的粥刚拿到,马上就给你送过去啊!再等我十分钟!”电话那头的声音热情而急促。
“十分钟?”萧玉甯蹙眉,“为何如此之慢?本……我……早已饿了!”她差点脱口而出“本宫”。
“哎呀,没办法,高峰期都这样!单子多,路又堵!您多担待啊!我这加速给您送!”对方似乎有些无奈。
听着对方的解释,萧玉甯虽然依旧不满这“传膳”的效率,但也知道催促无用,只好悻悻地挂断了通话。
果然,约莫一炷香(十多分钟)后,她的手机响了起来,是那个“骑手”打来的,说他到楼下了。萧玉甯连忙下楼,果然看到一个穿着黄色外套、戴着头盔的男子,手里提着一个印着同样Logo的袋子。男子核对了她的手机尾号和订单信息,便将袋子递给了她。
捧着那碗尚有余温的香菇鸡茸粥,萧玉甯的心情颇为复杂。这“点外卖”的神通虽然神奇,能足不出户就获得食物,但这效率和过程……实在让她不敢恭维。还是宫里的御膳房好,随叫随到,精致可口。
除了误将“外卖App”当成“膳房传膳令”,萧玉甯在使用手机的其他“神通”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比如,她发现了手机里一个自带的、可以与之对话的“智能助手”(如Siri或小爱同学)。她偶然间长按了某个按钮,手机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跳动的光晕,并传来一个柔和的女声:“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萧玉甯吓了一跳!这“摄魂匣”里竟然还藏着一个会说话的女精灵?!
她试探着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藏身于此匣之中?”
“我是您的语音助手,一个人工智能程序,旨在为您提供信息和帮助。”那个女声用一种毫无波澜的、标准的“官话”(普通话)回答道。
语音助手?人工智能?程序?这些词汇她完全不懂,但“提供信息和帮助”这几个字她听明白了。
一个能随时听候指令、解答疑问、还能提供帮助的……“人”?这不就是宫里的贴身宫女吗?!只是这个宫女不住在掖庭,而是住在这小小的“摄魂匣”里!
萧玉甯顿时来了兴趣!这可比那些愚笨的人类宫女方便多了!还不用担心她会嚼舌根、传闲话!简直是完美的“电子宫娥”!
于是,她开始一本正经地对这位“电子宫娥”发号施令:
“宫娥,今日天气如何?可需添衣?”
“回禀主人,今日晴转多云,最高气温25摄氏度,最低气温15摄氏度,微风,天气舒适,无需过多添衣。”“电子宫娥”迅速而准确地回答。
“哦?摄氏度?那是何意?”
“摄氏度是国际单位制中计量温度的单位……”“电子宫娥”又开始了一长串她听不懂的解释。
萧玉甯听得云里雾里,但大概明白了是衡量冷暖的标尺。她又问道:
“宫娥,替我查查,南梁永宁二年,冬月十七,京中可有异动?”她想旁敲侧击地了解宫变当晚的情况。
“正在为您搜索南梁永宁二年冬月十七日相关信息……”“电子宫娥”的光晕跳动了几下,然后回答,“抱歉,关于该日期的具体宫廷异动,公开资料库中未能找到详细记录。相关历史事件请参考‘永宁宫变’词条。”
未能找到?萧玉甯有些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看来,这“电子宫娥”虽然神通广大,但其所知也仅限于这个时代公开的“史料”。
她又突发奇想,问道:“宫娥,可能为我……嗯……唱一曲《霓裳羽衣》?”她想听听这个时代的乐曲演绎。
“好的,正在为您查找乐曲《霓裳羽衣》……”光晕再次跳动,随即,一阵悠扬的、用各种她不熟悉的乐器(电子合成器、交响乐团乐器)演奏的旋律从手机中传出。
这旋律……与她记忆中的《霓裳羽衣曲》有几分相似,但节奏更快,配器更复杂,少了几分古朴空灵,多了几分现代的华丽和……匠气。
萧玉甯听着,微微蹙眉,谈不上喜欢,但也算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她越来越喜欢使唤这位随叫随到、任劳任怨、还博学多才(虽然有时答非所问)的“电子宫娥”了。她让她报时(虽然她还是更习惯看日影或听更漏)、让她查找各种奇怪问题的答案(比如“电”是什么、“网络”是什么)、甚至让她讲笑话(虽然那些笑话她一个也听不懂)。
直到有一天,林小满无意中听到了她对着手机一本正经地吩咐:“宫娥,今夜月色尚可,为我吟诵一首李太白的《月下独酌》。”
林小满差点把嘴里的可乐喷出来!
“噗——!苏瑾!你在跟谁说话呢?还宫娥?还吟诗?”林小满笑得直不起腰,“你是在跟Siri玩吗?”
“Siri?”萧玉甯疑惑地看向她,“是那位‘电子宫娥’的名字吗?”
“哈哈哈哈!Siri是苹果手机语音助手的名字啦!它就是个程序,不是真人!你怎么还叫上‘宫娥’了?还让它给你吟诗?你也太可爱了吧!”林小满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萧玉甯这才明白,原来那个声音并非真的藏着一个精灵或宫女,而只是一个……机器程序?她闹了个大乌龙!
脸上瞬间飞起两朵红霞,她有些恼羞成怒,却又无从反驳。她默默地关掉了那个“语音助手”界面,决定以后再也不跟这个“假宫娥”说话了!
除了这些因为认知差异而产生的笑话,萧玉甯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可怕与便捷。她学会了使用那个叫“微信”的“气泡”图标,不仅能与林小满发文字,还能发送语音,甚至进行“视频通话”——能直接在屏幕上看到对方的影像,听到对方的声音,简直如同传说中的“天涯若比邻”!
她还发现了一个叫“新闻”的图标,点开后是各种天下大事、奇闻异事的报道,图文并茂,更新极快。这让她得以更快地了解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从国家政策到市井百态,信息量之大,远超她过去通过邸报、奏折所能接触的范围。
当然,信息的爆炸也带来了困扰。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耸人听闻的标题、以及评论区里那些充满戾气和偏见的言论,都让她感到心惊和不适。这个看似便捷高效的信息时代,似乎也隐藏着巨大的噪音和陷阱。
尽管磕磕绊绊,笑话百出,但萧玉甯终究还是在一点点地掌握着这个名为“智能手机”的现代“法器”。它不再仅仅是让她恐惧的“摄魂匣”,而是逐渐变成了她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甚至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她知道,要完全驾驭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每解开一项新的“神通”,都让她在这个陌生世界生存下去的信心增加一分。
夜深人静时,她会点开手机里那个储存着图片的图标(相册),看着里面寥寥几张属于“苏瑾”的生活照——与同学的合影、校园的风景、甚至还有几张模糊的自拍。她想象着这个与她面容相似的女孩,在这个时代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
然后,她会切换到浏览器,输入“南梁”、“永宁公主”、“萧景琰”……看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文字和模糊的记载,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复杂。
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光怪陆离,无论这个“摄魂匣”有多少神通,她都不能忘记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掌握现代的工具,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属于过去的记忆与责任。
这便是她,萧玉甯,也是苏瑾,在这电子宫娥频频误更漏的时代,必须坚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