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暗流

八月的闷热像一层湿漉漉的棉被,沉沉地压在县城上空。姜晓兰推开修理铺后院的木板门时,铁铰链发出刺耳的呻吟。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化验单,纸张边缘已经被汗水浸软。

院子里,程卫东和张建军正围着一台拆开的柴油发动机激烈讨论。两人都只穿着背心,古铜色的皮肤上泛着油光。程卫东半跪在地上,左手握着一把豁了口的扳手,右手食指在泥地上画着某种结构图。姜晓兰注意到他食指上的旧伤疤在烈日下显得格外狰狞。

“这个油路走向不对。“程卫东的声音沙哑干涩,显然一上午都没喝水,“老马说过,195型柴油机的回油管应该......“

“东哥!“张建军突然抬头看见了姜晓兰,慌忙用沾满油污的手肘捅了捅程卫东。

程卫东这才转身,脸上的专注瞬间化作惊喜:“晓兰?怎么这个点回来了?“他撑着膝盖站起来时明显踉跄了一下——他的左腿在火场受伤后,久蹲就会发麻。

姜晓兰把手里拎着的网兜放在唯一干净的木箱上:“食堂今天有排骨冬瓜汤,给你们带了些。“网兜里的铝制饭盒还冒着热气,在箱面上凝出水珠。

张建军识趣地抹了把脸:“我去前头看铺子。“他经过姜晓兰身边时,那道从右眼角延伸到下巴的伤疤在阳光下像条蜈蚣。姜晓兰闻到他身上浓重的机油味里混着劣质烟草的气息。

等脚步声远去,程卫东迫不及待地揭开饭盒盖子。熬成奶白色的汤面上浮着翠绿的葱花,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却先把饭盒推到姜晓兰面前:“你先喝。“

“吃过了。“姜晓兰用袖口擦掉他鼻尖上的一滴油污,“李局长上午来电话,说展销会提前到二十号了。“

程卫东正捧着饭盒喝汤,闻言呛得咳嗽起来:“提前五天?可改良还没做完......“

“所以我来商量这事。“姜晓兰从公文包里取出个牛皮纸信封,“学校刚发的暑假加班补贴,两百四十整。“

程卫东盯着信封,汤勺悬在半空。姜晓兰看见他太阳穴处的青筋跳了跳——每次他内心挣扎时都这样。

“这钱是留着给槐儿买奶粉的。“他终于放下饭盒,铝盒底在木箱上磕出轻响,“再说,你每天骑车上下班,那辆老凤凰该大修了......“

“东子,“姜晓兰打断他,声音很轻却坚定,“展位费两百,来回车票二十,住最便宜的招待所四晚要二十四块。剩下......“

“不行!“程卫东突然提高嗓门,拳头砸在木箱上震翻了汤勺,油花溅到姜晓兰的浅色裤脚。两人同时愣住了。

姜晓兰先回过神来,蹲下身用草纸擦拭污渍。这个角度她看见程卫东的解放鞋尖已经磨出了洞,大脚趾若隐若现。她鼻子突然一酸。

“晓兰......“程卫东也蹲下来想帮忙,沾满油污的手却无处安放,最终只能悬在半空,“对不起,我不是......“

“我知道。“姜晓兰站起身,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对折的化验单,“其实还有件事。“

程卫东展开纸条时,手指在微微发抖。当看清“妊娠试验阳性“几个字时,他的表情凝固了。远处传来张建军和顾客讨价还价的声音,一只知了在后院的老槐树上突然嘶鸣起来。

“多久了?“程卫东的嗓子像被砂纸磨过。

“六周左右。“姜晓兰注视着他颤抖的睫毛,“算日子应该是......“

“展销会那几天。“程卫东接上她的话,突然把化验单按在胸口,油污立刻在纸上晕开,“太好了!太好了晓兰!“他一把抱住妻子,又猛地松开,生怕挤着她肚子,“我这就去告诉娘!“

姜晓兰拉住他:“等等,有件事我想很久了。“她深吸一口气,“等展销会结束,我打算办停薪留职。“

程卫东的笑容僵在脸上。他后退半步,撞翻了身后的零件箱,螺丝钉滚了一地。

“绝对不行!“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惊飞了树上的麻雀,“你好不容易......“

前院传来张建军的咳嗽声,程卫东这才压低嗓音:“你好不容易当上教研组长,怎么能......“

“东子,“姜晓兰平静地打断他,“现在铺子接了十二单生意,建军虽然能干,但技术上的事还得靠你。我算过了,如果我能全职帮你,咱们月产量至少能翻三倍。“

程卫东的呼吸变得粗重。他转身抓起墙角的自制哑铃——用两个轴承中间焊根铁管做的——开始机械地做弯举。姜晓兰知道这是他克制情绪的方式。

“你记不记得七七年,“哑铃上下起伏间,程卫东突然说,“你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在槐树下对我说的话?“

姜晓兰怔住了。记忆如潮水涌来——那年盛夏,槐花落了她满肩。她说:“我要当老师,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

“现在你做到了。“程卫东放下哑铃,轴承砸在地上发出闷响,“三十七个学生考上重点中学,去年还被评上先进教师......“他的声音哽了一下,“我不能......不能让你为我放弃这些。“

姜晓兰这才明白他的心结。她走近两步,捧住丈夫的脸。掌心的皮肤粗糙得像砂纸,新长的胡茬扎得她发痒。

“傻瓜,“她拇指擦过他发红的眼角,“我没说要放弃啊。停薪留职最长可以三年,等孩子断奶了,厂子稳定了,我随时能回去。“她顿了顿,“再说,帮自己丈夫的事业,不也是在创造价值吗?“

程卫东的睫毛扫过她虎口处的钢笔茧。突然,前院传来“咣当“一声巨响,接着是张建军的痛呼。

两人冲进前铺时,看见张建军正捂着右手蹲在地上。一台拆了一半的抽水机倒在一旁,黑乎乎的机油汩汩流出,浸湿了地上散开的图纸。

“怎么回事?“程卫东一把拉起张建军。

“没事,手滑了。“张建军勉强笑了笑,但煞白的脸色出卖了他。姜晓兰注意到他右手无名指以不自然的角度弯曲着。

“脱臼了。“程卫东熟练地捏住那根手指,在张建军还没反应过来时猛地一推。随着“咔“的轻响,张建军闷哼一声,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

姜晓兰已经翻出医药箱:“先消毒,然后去医院拍个片子。“

“不用!“张建军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以前在......在农场经常这样,养两天就好。“

程卫东和姜晓兰交换了个眼神。最终程卫东叹了口气:“那你今天别碰水了。晓兰,帮我把这些图纸收一下。“

姜晓兰蹲下身整理散落的图纸时,突然被一张草图吸引了目光。那是张柴油机改良设计图,但某个结构标注着陌生的俄文术语,旁边还有串小字:“参照劳改农场K-7型“。

“建军,“她随口问道,“你以前跟的那位老工程师......“

“姜老师!“张建军突然提高音量打断她,随即又压低声音,“对、对不起,我是说......图纸沾油了,我来处理吧。“他几乎是抢过姜晓兰手中的纸,动作之大撞翻了旁边的搪瓷缸,茶水泼了一地。

一阵尴尬的沉默后,程卫东清了清嗓子:“建军,今天你先回去休息。晓兰,咱们去接槐儿吧,该放学了。“

回家的路上,两人都没提停职的事。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程卫东刻意放慢脚步配合妻子的步伐——姜晓兰近来常常反胃,走快了就会头晕。

路过邮局时,姜晓兰突然拉住程卫东:“等等,我取个汇款单。“

窗口里的工作人员递出来一张绿色单据。程卫东瞥见金额栏写着“200元“,汇款人处是“姜志国“——姜晓兰的父亲。

“爸给的?“程卫东嗓子发紧。自从结婚后,岳父从没给过他们一分钱。

“说是给未来外孙的。“姜晓兰小心折起单据,“其实......上周我给他写了信,说了展销会的事。“

程卫东的喉结滚动了几下。他知道这对要强的妻子意味着什么。风吹起姜晓兰的刘海,露出额角一道细小的疤痕——那是当年她坚持嫁给他时,被父亲失手用茶杯砸的。

“晓兰......“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对了,“姜晓兰突然想起什么,“早上校长找我,说省里要组织教师进修班,表现好的有机会调去省重点中学。“

程卫东猛地停住脚步。姜晓兰继续道:“我婉拒了。毕竟现在这情况......“

“你去。“程卫东斩钉截铁地说,“必须去。“

“可是孩子......“

“我照顾。娘也能帮忙。“程卫东的眼里燃着两簇火苗,“晓兰,这是多好的机会!“

姜晓兰望着丈夫坚定的表情,突然笑了:“你呀......“她摇摇头,“进修班明年三月才开班,到时候再说吧。“

当晚,姜晓兰被一阵窸窣声惊醒。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地上划出一道银线。程卫东不在床上,院里有微弱的亮光。

她披衣起身,看见后院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亮着煤油灯。程卫东和张建军正头碰头地研究着什么,桌上摊着那几张可疑的图纸。张建军右手的夹板在灯光下白得刺眼。

“这个联动装置......“程卫东的声音压得极低。

“东哥,实话跟你说,“张建军的声音更轻,“这设计是当年苏联专家留下的,我在农场偷偷......“

一阵风吹灭了姜晓兰没听清后半句。她突然感到一阵寒意,不光是夜露的缘故。正要退回屋里,却听见程卫东说:

“不行,太危险。万一压力阀......“

“可这是最快提高效率的办法!“张建军激动起来,“展销会只剩......“

“建军。“程卫东按住他的肩膀,“咱们要做的是长久生意,不能拿用户安全冒险。“

姜晓兰轻轻合上门,回到床上却再也睡不着。天蒙蒙亮时,程卫东才轻手轻脚地上床,身上带着浓重的烟味——他戒烟三年了。

“还没睡?“发现妻子醒着,程卫东有些愧疚地问。

姜晓兰转身面对他:“东子,你和建军......“

“他有些激进的想法,我已经否了。“程卫东把她搂进怀里,手掌轻轻覆在她尚且平坦的小腹上,“关于你工作的事......我想通了。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

姜晓兰把脸埋在他胸前,嗅着汗味、机油味和淡淡的烟草味混合的气息:“我也是。“

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溜进来,在地板上画出一道金线。远处传来早班公交车的喇叭声,新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