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涛把包放在最里面的桌上,然后换上白大褂,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你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男性患这种病的,我以前倒没见过。”唐鹤立道。
“肯定是一种病吧?马上夏天就来了,我喜欢穿背心,这肯定影响我的生活啊!”中年大汉苦恼不已。
方涛循声而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他看了一会,终于明白了,他患的病,叫做乳腺增生。
中年大汉左侧一房,明显肥大,而且下垂,走起路来还会晃动。
乳腺增生在女性身上比较多见,是一种良性疾病,这个不属于肿块,也不属于炎症,主要病因是由于内分泌紊乱造成的。
男性患有乳腺增生,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我昨天去内科,内科说不管这个病,我又去看外科,外科说要么开刀……我说我不要开刀,那个医生说,那你去妇科看看?”
“叫我一个男的,去看妇科?这像话吗?”中年大汉心里一肚子气。
看得出,唐鹤立听了想笑,但还是忍住了。
“我们中医可以帮你调理一下,一般的话,是由于脾虚肝郁造成的。我看了下你昨天做的B超,左侧乳腺小叶间导管以及末梢,均有增生,大小2—4厘米,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唐鹤立道。
“对,就是这病。冬天还好,衣服穿得多,夏天就麻烦了,别人看见,多难为情。”
“平时胀不胀?”
“胀的,摸上去,还会痛。”
“挤压有分泌物吗?”
“有,有些液体会流出来……要不我给你看看?”
唐鹤立立即连连摆手。
方涛一看就知道了,这位中年大汉体型偏胖,性子又急,气滞郁结的话,必然伤肝。
里面结块,在中医辩证上,是一种痰瘀凝结表现,是脾虚之证。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运化失职,湿聚则生痰,随气积聚在乳络,时间一长就成了乳癖。
此外,这种疾病,多半与饮食习惯有点关系。
方涛猜想,此人要么经常酗酒,要么吃了一些药物,导致体内雌雄激素比例失常。
“你平时抽烟喝酒吗?”唐鹤立问道。
“我不抽烟,喝酒倒是喝一点……中午一顿,晚上一顿,半斤白酒。”
“酒以后少喝一点,这段时间,你有没有服用药物?”
“药物?感冒发热吃点退烧药……哦,对了,这两年一直在吃减肥药。”
原来如此,这也印证了方涛心中的猜测。
现在一些减肥药,为了追求减肥效果,吃了之后,对消化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比如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降低基础代谢率等,这反而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得不偿失。
“减肥药也是药,要停一停,平时多锻炼一下,注意饮食,心情开朗一点,我给你开个方子。”唐鹤立道。
“谢谢医生!还是你们中医好,西医的话,我只能挂妇科了……”中年大汉夸道。
唐鹤立不由得摇了摇头。
紫草12g、丹参12g,夏枯草30g、鱼腥草30g,牡蛎30g,乳香10g,甘草12g,浙贝母12g,枯叶15g,大青叶15g,适用于乳腺增生之证。
“回家用水煎一下,每日一剂,一剂吃两次,20剂一个疗程。”
“好的,谢谢!”
唐鹤立这边看完了男患者,冯老那边与一位患者交谈,他显得一筹莫展。
方涛又走过去看看。
“你给我针了三周,但是这个肩膀,向上伸的时候,还是酸痛。”
“回家要多抬臂,多运动,活络筋骨。”
“医生,我是个游泳教练,平时手臂一直在运动。你刚针灸之后,有点效果,但是过了两三天,肩膀这块,就又开始疼了。”男患者抱怨道。
对于实施针灸治疗之后,患者手臂酸痛症状一直持续,冯老陷入了沉思……
之前他是当作肩周炎来治的,现在效果不大,说明针扎的不对。
“你这个肩膀疼,是气血瘀滞造成的。你坐下,我换几个穴位,给你扎一下。”
“好,谢谢医生。”
男患者脱掉衣服,规规矩矩坐在凳子上,冯老消毒取针,这一次换穴扎针。
方涛看到,冯老依次扎了患者背部的“大椎”穴,肩上的“肩井”穴,以及肩膀上的“肩峰”穴。
然后是扎了肘部的“曲池”穴,前臂背面,桡骨与尺骨凹陷处的“外关”穴,以及大拇指后侧的“合谷”穴。
对于肩部酸痛,可以针灸的穴位很多,100个医生,有100种不同的针法。
在方涛看来,中医对酸痛等外部症状,辨证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
一个人肌肉酸痛,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有肌肉,有神经,有筋膜,有肌腱,有韧带等等。
西医可以借助解剖学和影像,来确定病证,而对中医来说,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
通常有两个判断方法,例如说肩膀疼,那么是外展疼,还是屈曲疼?是前面疼还是后面疼?是旋转疼还是提拉疼?
此外,还可以通过疼痛的感觉,来判断。
比如是酸胀,还是酸麻?是刺痛还是放射性疼?是阵痛还是持续的痛?
这些都需要通过中医来判断。
每个人的病理情况千差万别,疼痛症状往往又是相互影响,方涛觉得,在某些方面,中医辩证外科要难于内科。
“方涛,早上时候陈主任来过了,看到你不在。他说让你到了,去他办公室一下。”唐鹤立说。
“哦?好的。”
方涛想起,可能是自己早上在公交车站救人,因此迟到了5分钟。
陈仲谋是管理整个中医科的,位高权重,方涛学的是中医,以后规培能不能顺利,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于是,方涛急忙走出中医科门诊室,往边上一个独立办公室走去。
“咚咚!”
“请进。”
“陈主任好,我是方涛,昨天来规培的……”方涛推门而入,恭恭敬敬道。
“好,小伙子,请坐!”
中医科主任陈仲谋,主任医师,第三医药大学硕导,中医药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理事,《中医杂志》编委等多项头衔。
他不是每天都来医院,一周来两天,上午或下午专家门诊,其它时间处理医院和科室行政事务,此外他还有教学和科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