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偶遇债主

潘多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连空气中似乎都带着一丝鲜甜,像一股清澈的小溪流遍全身,令人舒畅。

没有雾霾的北京城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花个二十天,在这王府白吃白住,虽然住得是狗窝,吃得是猪食,但不花一分钱能逛遍大明朝最正宗的王爷府,赏尽这人间美色,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想想等以后回去了,如果还想再逛逛这样的皇家园林,不还得买门票,那门票多贵啊!

想到此处,潘多多便乐了,开始慢慢悠悠地欣赏起这个美轮美奂的大园子。

要不要去找一下杨金英?潘多多边走着边心里嘀咕着,也不知道这个洗衣房在什么地方。没有她潘多多罩着,胆小怕事的杨金英可会被人欺负?

可转了一圈,潘多多这个骨灰级路痴早已晕头转向了,别说是洗衣房,她连去伙房的路都找不到了。

算了,算了。她们这帮新人,刚来兴王府没几天,各个房里的丫头现在都不能随意走动。王府里有一大堆的活要干,她现在这样去找杨金英,说不定还要给她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是随意逛逛园子吧。

这个兴王府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处处有美景,逛了没多久,潘多多那不争气的肚子又发出了一阵不合时宜的声音。

“不会吧,刚吃的馒头,又饿了。”潘多多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抬头看见前面一座凉亭,便走过去打算小憩一会儿。

她低着头拾级而上,肚子饿得没力气啊!晃悠悠地走上凉亭,却发现这个凉亭里还有另外两个人正急匆匆地走出来。

潜意识当中,潘多多想躲开,毕竟她还是一个正在受罚的下人,她不想这么快就被人发现她溜出来逛园子的事情。

“什么人?”凉亭里的两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

潘多多见走不掉,就索性来到了这两人面前,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就立马跪下,“奴婢是伙房的丫头,刚来没几天,这王府实在太大,奴婢找不到回伙房的路了。”

做古人动不动就跪,还真麻烦,不过瞧着这其中一个大帅哥的衣着,应该也是个有身份的人,小女子能屈能伸,既来了这地方,总得入乡随俗嘛,她连那个死太监都跪了,跪个大帅哥她还是比较乐意的。

“出了这个凉亭一直往西走,前面不远就是伙房。”其中一个大帅哥撂下这句话,两个人就离开了凉亭。

“哎,大帅哥,你说清楚一点嘛!这东西南北我也搞不清楚啊,你说了也是白说。”可那两个大帅哥的身影已经越走越远,潘多多的这句话早已被风吹散在了空气中。

她目送着这两帅哥离去的背影,总觉得有些面熟,刚才和他们打了一个照面,虽说没瞧仔细,但潘多多还真有见面不忘的本事。想当年,她盯着那些人像的五官,不知道练了多久的眼力劲了。

这见过一面的人,特别是第一次见面印象比较深刻的,这不管隔了多久,潘多多一眼就能把人给认出来。

刚才有些急,一时没想起这两人是谁,现在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她终于想起来了。

他们正是穿越那日救她于危难之中,并赠她银子的那两个人。自己初来明朝,他们算是她的第一个恩人,在兴王府能碰见也算是故交了。

人人都说,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喜事。可要是遇见的这故知是债主的话,那喜剧立马变成悲剧了。

“妈啊,原来是遇到债主了,幸亏那两人没认出自己,如果认出来,不知道会不会跟她讨要那天的银子呢,看他们也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应该不会对她这个落魄的小女子过于斤斤计较吧。哎,管他呢,先在这凉亭上欣赏一下风景吧。”

潘多多心里嘀嘀咕咕的,望着眼前的风景,早已把那两帅哥忘到爪哇国去了。

朱厚瑞急匆匆地出了王府,直奔皇宫而去。皇兄说有要事相商,大概是要让他去湖广吧,想来他也离开封地许久了。

其实他早就想子承父业,离开京城了。留在这里越久,越会让那些不安份的人说三道四,皇兄念亲情,但他也不想让皇兄为难。

现在是时候该回去了。

嘉靖已经在这个皇位上坐了十七年了,从与文官集团长达十几年的斗争开始,他除去了曾经的眼中钉,这把龙椅已经坐得稳稳当当。如今,他还有一桩心事未了,那就是关于他的父亲,兴献帝朱佑杬入宗庙的事情。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生前是藩王,死后却要称宗袱庙的事情发生。

他嘉靖帝要开这个先河,既然儿子是皇帝,那么儿子的父亲也要是皇帝。

他想这件事已经想了很多年了,好不容易让自己的父亲从兴献王变成了献皇帝,可是神主入太庙这件事,奈何阻力太大,头几年众大臣反对的奏折压得他实在有点喘不过气来,此事也就一拖再拖。

可嘉靖皇帝怎么都不会死心的。最近有大臣上书,要恢复明堂制度,给兴献帝加庙号,称宗以配上帝。这可是一下子说到皇帝的心坎上去了,嘉靖帝一高兴,立马就找了朱厚瑞来商量。

虽然这件事反对的大臣不少,可也有很多想拍皇帝马屁的大臣,想加官进爵,想荣华富贵,就得办好皇帝心尖上的事。

这些年,那些溜须拍马的大臣可是想了很多办法,与反对派见招拆招。可这一招确实够狠,连嘉靖皇帝都觉得有了这个明堂制度,让老爹入宗庙,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借口,可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可这水到渠成的事,究竟还是缺少了一道东风。这边刚有人提出让兴献帝配享明堂,那边马上就有大臣出来反对,说是明堂祭祀只有太宗皇帝能享。

这兴献帝没有当过一天皇帝,也对国家社稷没有什么功劳,却要与有功于大明的朱棣争夺明堂祭祀,这实在不合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