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前夜,月光像漏筛的面粉洒在防空洞口。胡小八踮脚往锈迹斑斑的通风管系红绸带,林晓晓的荧光喷漆在混凝土墙面画出扭曲的胶片框,张明宇正用老式电影放映机改装探照灯,齿轮咬合声惊醒了洞顶沉睡的蝙蝠。
“小心!“教导主任的暴喝让三人齐齐转头。只见他怀里抱着褪色的军绿幕布,胳膊肘夹着两盒卡带,皮鞋上沾着新挖的黄土,“三十五毫米胶片要恒温保存,你们当是晒咸菜呢?“
胡小八的指甲缝里还嵌着防空洞的苔藓。他想起三天前那个暴雨夜,教导主任突然出现在生物实验室,湿透的衬衫紧贴后背,露出腰间隐约的枪伤疤痕。那天他们才知道,这个总板着脸的男人,是班主任丈夫当年的侦察兵战友。
展览当天,穹顶图书馆投下巨大的阴影。林晓晓给每位参观者发桂花形状的号码牌,张明宇在调试全息投影仪。胡小八扶着拐杖上的父亲穿过人群,听见石膏腿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像是春蚕在啃食桑叶。
“欢迎来到1979。“班主任的声音突然从防空洞深处传来。黄铜望远镜改装的聚光灯亮起瞬间,斑驳的墙皮簌簌掉落,露出墙面上密密麻麻的粉笔画——戴红领巾的孩子们给伤员包扎,黑板报上还留着半道未解完的追击问题。
全息影像开始流动时,胡小八感觉父亲的手突然攥紧。1979年的阳光穿越时空倾泻而下,少年时代的教导主任正在沙盘前推演,他手里的教鞭是真正的刺刀改的;班主任扎着麻花辫,用天文望远镜的镜片给伤员取弹片;而洞角煮着桂花粥的大铁锅旁,满脸煤灰的校工竟是胡小八的爷爷。
“这是你爷爷设计的通风系统。“父亲的声音混着哽咽,“他说防空洞不仅要活着出去,还要带着知识出去。“
午夜场的星光电影院只属于三个少年。张明宇拆了无人机马达驱动胶片,林晓晓用荧光棒当检票灯。胡小八摸到放映机转轮上的刻痕——那是班主任丈夫在前线刻的经纬度,记录着他牺牲那夜的星空坐标。
当《小兵张嘎》的胶片开始转动时,防空洞顶突然亮起星星点点的光。成千上万只萤火虫从通风管涌入,在枪炮声里跳起无声的圆舞曲。胡小八看见林晓晓的泪珠坠在号码牌上,张明宇的镜片蒙着水雾,自己的掌心里躺着爷爷那枚生锈的工牌。
晨光熹微时,他们发现放映机里藏着半封信。泛黄的信纸上,年轻的军人用弹壳蘸墨水写着:“等胜利了,请把我们的电影放给未来的孩子们看。要加上彩色的结尾,要有很多桂花树,要......“
信纸突然被风吹向穹顶。胡小八追着那道飘摇的白影,看见朝阳正从图书馆的蝉翼穹顶升起,水晶钥匙将晨光折射成七色彩虹,温柔地笼罩着防空洞口新栽的桂花树苗。父亲拄着拐杖的身影立在光晕里,像棵正在愈合的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