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
- 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
- 刘磊
- 2296字
- 2025-04-21 11:28:30
在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人文主义”的“天人关系模式”,“它以人为中心,并且以人的经验来作为人对自己、上帝和自然进行了解的出发点”。[1]这种“人文主义”的“天人关系模式”也可以称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或者人本理念,它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在中世纪受到抑制,而后在文艺复兴时期即启蒙现代性的萌芽期重新焕发出生机,获得新的发展而在思想文化与文学艺术领域蔚为大观。其后,人文主义又历经启蒙运动时期,19世纪的启蒙现代性成熟期和20世纪的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出不同的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是贯穿于人文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精神内核,构成人文主义历久弥新的思想主线。作为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英美文学,是人文主义传统的承载者。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展示着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演绎的历程,为读者了解和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传统提供了一种媒介。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广泛地表现出来,呈现为具有特定历史形态和文学形态的人文主义情结,或者简略称为人文情结,这种人文主义情结构成了映射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一面镜子。本书选取了英美文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阐释这些作品中的人文情结,探索西方文化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展现出启蒙现代性最初的思想火花,可以称为启蒙现代性萌芽期。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强调现世,轻视来世,肯定现世成就的价值,反对遁世无为。人文主义者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对僧侣阶层中的腐化堕落和愚昧无知采取轻蔑的态度。人文主义者歌颂人本身的价值,歌颂人的理性的价值,主张运用人的理性探索自然世界,获取知识和力量。[2]这种种观念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戏剧和诗歌作品展示出富于文艺复兴时期特色的人文情结,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亦即启蒙现代性萌芽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面貌。
19世纪是启蒙现代性充分发展并开始暴露出其问题的时期,可以称为启蒙现代性的成熟期。在十七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理性的重要作用被大力强调。启蒙思想家们希望借助于理性的力量驱走中世纪宗教禁锢的迷雾,给人类带来光明。理性以及与此相关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阐释着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与完成,西方世界展现出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人文主义思想也展现出新的特征。在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发展至高潮,功利主义形成广泛影响,它们从不同角度推进着对人性的思索。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相继繁荣,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探索人性的价值。“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是人类经验令人失望的普遍状况,另一方面又是人类在自信、耐力、高尚、爱情、智慧、同情和勇气等方面所达到的非凡高度——二者之间的对比一直以来就是人文主义传统的核心所在。”[3]19世纪的文学家们一方面反映着这一时期人的不足与苦难,另一方面也反映着人性的伟大成就与不灭希望,推进着人文主义传统的发展。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是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出色地实现了对于特定历史时期与社会环境中的人性的探索,展现出富于19世纪特色的人文情结,呈示出启蒙现代性成熟期西方文化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风貌。
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文化中的现代主义潮流发展壮大并走向式微的时期,可以称为现代主义时期。启蒙现代性指引人们以理性的精神去追求知识、发展科学并完善社会,启蒙现代性激励人们本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去推动个人的以及全人类的进步。然而,资本主义生产和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人们愈发激烈的纷争,引发更加深刻的不平等,也造成了人的空前异化。这种现代危机状况在19世纪末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并在20世纪初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现代主义文化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现代主义文化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否定性倾向和悲观主义倾向影响,挑战启蒙现代性的权威,质疑启蒙现代性所许诺的理性指引下的持续进步。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特征是对理性的拷问,它继承和发展叔本华哲学和尼采哲学中对非理性的强调,也接受和演绎弗洛伊德心理学中对于人类思维的非理性领域的阐释。现代主义认为启蒙理性的进步许诺是虚幻的,在启蒙理性中占有很大思想权重的工具理性是有其破坏性的。在对理性的拷问中,现代主义文化展现出质疑权威和消解传统的思想特征。现代主义文化在拷问理性和消解传统的向度上关注人的面貌,关怀人的处境和人的未来,发展出特定形态的人文主义思想。爱·摩·福斯特(E.M.Forster)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从现代生活的各个角度探索人的存在,探求人与人之间的唯一联结(Only Connect),演绎着现代主义早期的人文情结。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关注现代状况下人的处境,求索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内涵,展现出富于现代主义时期特征的人文情结。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也是现代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关注现代主义时期的迷惘情绪,关注人的英雄精神和人在现代状况下的无奈,营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文情结。爱·摩·福斯特、詹姆斯·乔伊斯和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所演绎的人文情结从各个侧面反映出现代主义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状况。
注释
[1][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群言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
[2]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线装书局2006年版,第126页。
[3][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群言出版社2012年版,第120—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