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皇帝

第二天,明戏再次收拾好自己,去御书房,见这个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

一进去,就听见茶盏摔碎的声音,接着是皇帝怒气冲冲的声音:“一群废物,都给朕滚”

明戏调整好笑容,微笑着走进去,假装惊讶的问:“父皇,这是怎么了?”

皇帝一见是明戏来了,强压下心中的怒气,露出一个笑容,对明戏招招手,说:“戏儿来了,来,到父皇身边”

明戏乖巧的走到皇帝后面,给皇帝捏肩,问道:“什么事情值得父皇如此大动肝火?”

皇帝叹了口气,说:“江州水灾,朕派了两拨人过去,都没有用,怎么能不气啊?”

明戏状似俏皮的说:“不如让儿臣去,肯定做的比他们好”

皇帝哈哈大笑,说:“诶哟我的儿啊,哪有女人上朝堂的?”

明戏不服,哒哒哒跑到下方,跪地行大礼,说:“父皇,儿臣自请前去江州赈灾。为父皇分忧”

皇帝却还是认为明戏在开玩笑,说:“诶哟,不用行这么大的礼,行了,起来吧,你有这份心就好”

明戏却不肯起来,只是说:“父皇,儿臣是认真的。儿臣不愿看父皇为此烦忧,也不愿看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所以儿臣想为父皇分忧”

皇帝收敛了笑容,半晌才问她:“是你哥教你说的?”

这话说的模棱两可,可以是太子也可以说三皇子。是皇帝起疑心了,毕竟原主就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公主,何时有这种见识和大义,皇帝怀疑是太子或者三皇子挑唆也正常。

如果是这两位皇子挑唆的,那这事就大了,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自己还在位的时候,儿子们就起了争权之心。

明戏这下子起身了,撅起嘴,不满道:“怎么?父皇是觉得儿臣想不出这话,看不起儿臣吗?”

皇帝连忙道歉:“没有没有,朕的戏儿最聪明了”

明戏这才满意,紧接着认真的说:“父皇,儿臣不是开玩笑,儿臣是真的想为父皇分忧。儿臣享百姓食禄,自然也该承担起公主的责任。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您教我的”

皇帝见她如此坚持,便收敛起笑容,问了几个赈灾治水必备的只是,没想到明戏全部对答如流。

皇帝这才正式考虑起这件事,他想起明戏的婚事,问:“如果你要去赈灾,那你的婚事就必须推迟了”

明戏一脸的大义凌然:“那是自然,儿臣岂能因为自己的儿女情长而耽误赈灾事宜”

皇帝最后还是答应明戏去赈灾,当然不止明戏一个人,他精挑细选了一位工部侍郎钱大人陪着明戏一起。他想着孩子可能就是在这皇城里憋的久了,出去玩玩,回来自然就肯乖乖结婚生子了。

明戏回宫的半道上被贵妃,也就是她的母妃叫走了。

一进入贵妃的宫中,上首便传来一声怒气冲冲的女声::“跪下!”

明戏没有跪,只说:“儿臣无错,为何要跪?”

上首的贵妃直接走了下来,这位贵妃虽然年近40,但是保养的当,像是一株华贵的牡丹花,只有眼角有些许细纹。她一脸怒容,质问道:“你可知,古往今来都没有女子能上朝堂的?你是不满意婚事吗?怎么好好的非要去那男人堆里打滚?”

明戏只说:“既然皇兄和您说了,那么您也该知道,现在三哥哥步步紧逼,如果我不能帮皇兄,那就没有人能帮他了”

贵妃还是说:“那你一个女子,怎么能上朝堂呢?这可是大不敬啊?”

明戏转头看着贵妃,一字一句的说:“女子不能上朝堂?女子为何不能上朝堂?祖宗礼法?历来如此?母妃,现在已经如此危机了,你为何还要拘泥于这些东西?”

贵妃心疼的看着她,说:“可是,这样你会受到很多非议啊?”

明戏一愣,沉默了一会,拉住贵妃的手,撒娇道:“没事的母妃,等哥哥坐上那个位置,谁还敢说三道四”

走出贵妃的寝宫,系统问明戏:“宿主,你就这么想要帮这个太子吗?”

明戏翻了个白眼,怼它说:“什么叫我想帮太子,我是帮我自己好嘛?这个太子也不是个简单的,我跟他迟早一天会决裂,现在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第三天,今日本该是长宁公主出嫁之日,不过不知为何,今日宫中并无半分喜气。

早朝,大殿上

事情基本上已经讨论过一轮了,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此时太子站了出来,上奏道:“陛下,儿臣有本奏”

皇帝示意他说,太子接着道:“江州水患赈灾的人选迟迟未定,儿臣这里有个人选”

皇帝挑挑眉,说:“哦?朕这里也有一个人选,只是不知道与你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就在此时,殿外响起响亮的通报声:“长宁公主到!”

殿门大开,明戏踩着细碎的韶光,在群臣不可置信眼神和“成何体统”的议论声中,一步一步,走到皇帝面前,成为第一个踏上朝堂的女性。附身叩拜:“儿臣自请前去江州赈灾!”

立马就有朝臣跳出来反对:“陛下不可!长宁公主一介女流,如何能当得起这重任”

皇帝也不说话,只是看着。明戏看向那位大臣,说:“这位大人,我问你,本宫乃皇室正统,又有太子举荐担保,如何当不起这赈灾的任务”

那朝臣还是说:“不论如何,您都只是一介女子,怎么能……”

明戏打断了他的话:“女子又如何让,男子又如何,女子就不是人了吗?女子就没有才华了吗?太子和三皇子都事务繁多,唯有本宫去,既能彰显皇恩浩荡,又能保证底下的人不敢弄虚作假。但你百般阻挠,是何居心?”

这一通指责下来,那位大臣早就气的山羊胡子一抖一抖的,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此时又有朝臣跳了出来,说:“从未有此先例”

明戏又说:“没有先例,就不能开创先例了吗?既然如此,这朝堂之上就不该有诸位大人的身影,毕竟以前的规矩可是只有世家大族才能做官”

皇帝见状,坐在上面抚掌大笑,连声称赞:“不愧是朕的女儿,有朕年轻时的样子。好!拟旨,封长宁公主为特使,工部侍郎钱福为副使,前去江州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