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顺昌帝威严的目光扫过来,锦衣卫都指挥使陈安之立马出列跪下了。
“臣失察,请陛下责罚!”
“你当然犯有失察之罪,身为锦衣卫首领,却连这么大的动乱都未提前侦知。
若不是兵部军情司侦破土人的阴谋,不知道会捅出多大的乱子。”
被皇帝责骂了,身为陈永华曾孙、世袭天地会总舵主、第四代清源郡公的陈安之不敢张口辩解,只能生生受着。
好在皇帝责骂了一会儿,人也有些乏了,打算放过陈安之。
毕竟陈家跟郑家关系不一般,他的祖母就是陈永华的女儿,陈安之的姑祖母。
历史上的陈妃在郑克臧被暗杀后,怀有身孕的她绝食七日后,自缢而死。
延平郡王祠有“夫死妇亦死,君亡明乃亡”之联,即指郑克臧夫妻。
郑克臧和陈妃感情甚笃,历史上那个未出世的孩子,在这个时空就是第四代延平郡王——康王郑安釿。
这位君王延续了父祖的武功,在位期间三征苏禄,把逃到北婆罗洲的苏禄王室给彻底灭了,同时还犹如大汉张国臂掖一般将势力拓展至北婆罗洲、西婆罗洲,为儿子顺昌帝与尼德兰人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惜郑安釿跟父祖一样,不到五十岁就薨殂。
但在顺昌帝身上好像打破了四代人寿不过五十的魔咒。
顺昌帝正要挥退陈安之,可后者却突然说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你有什么本要奏?”
顺昌帝对这位表叔之子有点不耐烦了,给你台阶都不知道下?语气顿时冷了下来。
陈安之仿佛没听到顺昌帝的不满一样,硬着头皮禀报道:“陛下,锦衣卫南镇抚司近几个月来收缩了人手,将大部分人手都派往了缅甸、暹罗、柬埔寨、河仙以及广南。”
顺昌帝立马想起来了,好像还是自己勒令陈安之将南镇抚司的精干人手调往了有些纷乱的中南半岛。
闹半天,自己好像冤枉了陈安之。
记性越来越不好的顺昌帝自知理亏,但不可能向臣子道歉,因此面色稍霁道:“柬埔寨历来是个烂摊子,莫非是他们又惹出了什么祸端?”
“那倒没有!是暹罗出事了!”
陈安之面色严肃的说道:“据暹罗坐探汇报,吞武里城自去年就开始爆发民乱,被僧伽和泰人贵族煽动的民众将矛头对准一心向佛、不理朝政的郑王。
还列数了他几宗罪名:
昏庸无道,连年发动战争,致使民众穷困;
偏心华人,甚至给潮州老乡封了个“皇族华人”的称号,侵占了泰人的利益;
不敬僧伽,灭亡枋长老的时候滥杀僧众,还逼迫僧侣授予他“须陀洹”的果位,拒绝尊他为佛的僧侣遭到降级乃至鞭打,罚作苦役;
听信谗言,残杀后妃;
鼓励民众互相告密,酿造冤案,使人人自危……”
听着陈安之一条条列数暹罗王郑信的“罪行”,顺昌帝皱眉道:“郑信这几年昏招迭出,好好的一个暹罗被他折腾得乌烟瘴气的。
暹罗现在局势如何,民乱平定了吗?”
陈安之摇头:“陛下,据最新传来的文书,吞武里城恐怕彻底乱了,全城都充斥着杀戮与劫掠。
郑王派部将披耶·讪卡平叛,没想到这个无耻的小人竟然被暴民说服叛变了,回宫劫持了郑王,强迫他退位出家。”
听到这里,群臣哗然。
暹罗爆发了如此严重的危机,不知道是福是祸。
有大臣偷偷看了一眼皇帝的表情,发现顺昌帝一脸淡然,无法猜到皇帝的心思。
“郑信走到这一步,纯粹是他咎由自取!”
半晌后,顺昌帝开始点评起了郑信:“十五年前,阿瑜陀耶(大城)王朝被缅王孟驳攻灭,阿瑜陀耶城内华人死伤惨重。
有侥幸逃出的华人前来东宁避难,并极力向朝廷推荐当时刚从阿瑜陀耶城逃出,兵不过数千,城不过一座春武里府的郑信。
听说郑信是潮州后裔,而且还姓郑,朕这个闽南人后裔自然全力相助。
朕派赵王率南澳团一千五百人还有几船的枪支、火炮、药材前去支援郑信,帮助他收复大城府,击败缅军。
后面听说伪清也出兵缅甸了,朕就让赵王撤回来了,但一千五百名海军步兵还是交给郑信继续指挥。
可他当上暹罗王后,是如何报答朕,报答大宁的?”
说到这里,顺昌帝突然情绪爆发,满朝文武连忙躬身道:“请陛下息怒!”
顺昌帝胸膛不停起伏,满脸的怒色。
“这个白眼儿狼认为是伪清牵制了缅军的主力,使他成功复国,坐上王位后第一个向伪清求封!
啊!他郑信是汉人还是满人,恬不知耻的向鞑虏卑躬屈膝!”
群臣纷纷噤若寒蝉,这是一个禁忌话题,关乎到正统之争。
同时他们也有些搞不懂郑信的操作,放着汉家皇帝的大腿不抱,跑去捧鞑子的臭脚!
满清的索伦兵可以杀入缅甸,难道大宁的战列舰就无法开进暹罗湾了?
有大臣猜到了郑信的一些心思,伪清占据的毕竟是神州赤县,且郑信的父亲郑镛是从伪清治下的潮州府澄海县下南洋谋生的,走的时候估计还拖着辫子。
郑镛来到暹罗后,靠开赌场赚了钱,娶了暹罗少女诺央为妻,生下了中泰混血儿郑信。
受父亲影响,恐怕郑信心里认可伪清更多。
同时,对海岸线绵长的暹罗来说,大宁的海军可比伪清的索伦兵更吓人。
“哈哈!郑信卑躬屈膝的派使团前往北京求封!鞑子一向视南洋汉人为海匪乱民,乾隆当场将郑信的文书掷还,还命军机处以伪两广总督李侍尧的名义回了一封难以入目的饬文,称郑信为暹罗国夷目。”
提起郑信捧乾隆臭脚,却被狠狠打脸的糗事,顺昌帝心里畅快多了,可随即想到郑信依旧锲而不舍的向清廷派出使团,心中那股恨意又升起了。
“暹罗本是前明藩属,理应朝贡我国,可郑信小儿偏偏一意孤行。
河仙郡公收留了阿瑜陀耶流亡王族昭翠,郑信派人前往河仙讨要那次,若不是赵王主动请缨前去调解纠纷,朕已经动了发兵暹罗的念头。
扶持一个亲我大宁的泰人当国王,总好过一个身上流着汉人血,却认贼作父的人当国王。”
顺昌帝那一次受河仙郡公莫天赐鼓动,是真的起了动刀兵的念头。
实在是郑信欺人太甚,你好歹向大宁求封一下也成啊?
大宁虽然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天朝上国,但也是东西版图横跨万里的南洋霸主。
郑信此举,相当于在大宁脸上扇了一巴掌,不认可大宁的正统性。
虽然中南半岛上,除了柬埔寨和马来半岛那一堆弱国外,就没几国将大宁视作南洋共主。
都被满清撵到南洋当岛民了,还摆个什么臭架子——自我感觉良好的安南人就是如此的不尊敬大宁。
当然了,这也跟大宁吞并了南洋这么多领土,最近三四十年来一直忙于消化,除了海军不时造访中南半岛外,也没展露太多锋芒有关。
老虎久了不发威,被人当成病猫了。
所以,顺昌帝决定展示一下肌肉,发话道:“郑信被废了,那他的二十一个儿子和九个女儿呢?有没有被救出来的?”
陈安之回道:“回禀陛下,南镇抚司传信说,郑信和他的妻儿老小全都被叛军控制住了,锦衣卫虽然人手不够,但也在想办法营救。”
顺昌帝“嗯”了一声,接着道:“一定要将郑信的儿子或者女儿营救一个出来。”
群臣瞬间明白,陛下这是动了干预的心思了。
上一次伪清征缅,大城王朝被灭,顺昌帝就动了在中南半岛扩张势力的心思,支持郑信其实就是一笔投资。
只是郑信不太听话,让大宁的投资血本无归。
现在暹罗再次发生动荡,是时候落一枚子了。
可陈安之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的心都落入了谷底。
“启奏陛下,柬埔寨的坐探传回消息,昭披耶·却克里已经和广南军统帅阮有瑞达成停战协议,率领二十万大军回兵吞武里。”
听到这句,顺昌帝眼神瞬间变得凌厉了起来。
他嗅到了一股浓浓的阴谋味道。
陈桥兵变,暹罗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