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修炼

苏瑶不擅长交流,她前世就是个理工宅,每天与电路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多。

又过了几年。

自从安定下来。苏瑶更多的时间,是泡在羊圈里,用羊的身体做下内力导向实验,偶尔也当下医生,一般的小毛病,依靠中医的经脉通,百病消理论,通过调理经脉就能解决。

与她相熟的,除了七怪和郭靖母子,就只剩下托雷和华筝两个小萝卜头。

托雷是个脑子比较活,而华筝小萝莉,给苏瑶一种养成系的感觉。

法不可轻传,郭靖练功的时候,苏瑶不禁止两人观看,但传功的时候,七怪和苏瑶都默契的选择深夜。

经过八年时间的完善,苏瑶,那天晚上,苏瑶拿着半人高的草纸,把七怪和郭靖叫在了一起。

“经脉铭刻理论与可行性实验报告。”

苏瑶一直觉得理论和实践两者结合才是王道,这八年来,她虽然一直在忙着技术理论的突破,但每天雷打不动的四个时辰修行依旧没有落下。

这份经脉理论在苏瑶看来,不过是自身对身体掌控不到位的取巧之作,就像是流水线的工人可以用流水线上的设备生产成品,却无法理解为什么能够生产一样。

本质上,只要对自身有足够的掌控能力,直接操作气粒子做功的损耗会降到最低,内功,本质上消耗的还是自身的细胞组织。

这份观念,苏瑶对江南七怪没有隐瞒。只是,七怪毕竟没有经历过义务教育,对这种离经叛道的理念并不看好。

只不过,七怪也没有阻止,因为苏瑶做的事情,他们已经越来越看不懂了。只知道,每隔一段时间,苏瑶就会拿出看不懂,但只要按着行动,就能够快速增长功力的纸。

全金发私下里吐槽,这些纸流传出去,掀起的风浪不会比九阴真经小。老大柯镇恶更是严厉告诫众人,这些东西一件都不能流出去。

苏瑶倒是不怎么在意,这些理论在她看来都是歪门邪道,走得越远,越是偏离掌控自我这一条唯一正道。

今天这份理论,是目前阶段,苏瑶对经脉铭刻理论的总结之作,也是完结之作。

七怪都识字,虽然看不懂前面的理论部分,但后面的实验数据,七怪还是看得明白。

一整夜,七怪没有合眼,郭靖脑子笨,苏瑶只要他背下每一个字,以后每天复习。

在郭靖的朗读声中,就是看不见的柯镇恶,脸上的表情从错愕到复杂,最终陷入沉思。

大漠八年时间,老瞎子跟着苏瑶的理论,一步步练了过来,这份论文形式的文章,经过自身多年练武的印证,与里面的各种数据对比,很多东西都豁然开朗。

天微亮,七怪停下阅读。

“此书,绝不可透露出半点消息,恐有杀身之祸。”

江南七怪久经江湖,自然知道,一本只要认字,就是贩夫走卒也能修炼的秘籍究竟意味什么,对武林中人来说,这是绝户计一般的东西。依靠武功高高在上的武林中人,绝不允许这样的东西出现。

接下来几天,七怪一起闭关,专心研究这一份看似离经叛道的经脉铭刻论。

看样子,苏瑶这份邪门歪道的东西对他们有所启发,可这种偏离正途的东西,苏瑶也不知道对七怪来说,会不会在七怪跨入新境界的时候成为阻碍。

受限于苏瑶眼界的限制,这一份经脉论只是对内力这一种物质的阐述与应用,对晋升所谓的先天境界帮助不大。

雪花飘落,草原的绿色褪去挂上银霜。

苏瑶挑着扁担,两头的木桶里装着河水。她速度不慢,但肩膀却异常稳当,没用手扶,桶内凿冰取的河水没有半点晃动。

这种融入日常的修炼,苏瑶每天都在做,挑水,搬运,采集。

她不是什么有天赋的人,只是受天眷,有了前世不存在的毅力和行动力,以及能够胡思乱想的俺寻思之力。苏瑶也察觉到了,这也许就是她的外挂。

蒙古部落大多按季节迁徙,收留李萍所在的部落有些不同,这里更像是个原始的集市。

“苏瑶姑娘回来了。”李萍迎了上来。

冬天不仅缺粮,水也缺的厉害。最近的河离部落有两三里地,晴天还好,一旦刮风,人都走不稳,何况取水。

平时挑水郭靖也会跟着,只是今天不同,附近几个部落有人失踪,七怪带着郭靖行侠仗义去了。

不远处传来朗朗的书声,一个穿长褂的书生正教小孩子识字。愿意认真听的孩子不多,草原的孩子,对骑马射箭更感兴趣。

书生也不气恼,笑盈盈的看着这些叽叽喳喳,却被部落的长者强压过来学习的孩子。

这年头,读书不如练武,书读的再多,也不能保家卫国。

知识在这个时代,是贵族老爷们的奢侈,寒门再怎么寒,也得是门不是。

书生理解这些孩子的想法,也许心中也有对草原蛮夷的不屑。

“住的可还习惯。”

放下水桶,听着这不情不愿的读书声,苏瑶好像回到了前世刚上学的时候,也是一样读书会拖长声。

“毕竟是四等民,多认识几个字没被拉去做苦力,也知足了。”

书生抬头,眼里麻木没有半点生气。

书生是被俘的汉人,年前铁木真部南下打秋风时候劫掠而来的战利品。听说原本是知县家的军师,原本应该是没吃过什么苦。

部落汉人其实不少,但大多已经麻木,有些骨气也在鞭子和刀子的威胁下成了牲畜。

这书生有些文化,被安排的好些,却也是下等人。

苏瑶摇摇头,有些想改变这世道。

“武功,有以一当百的武功,或许能做点什么。”

......

“事情是否顺利。”

明月照指头,郭靖几人才踏雪回来。苏瑶已经烧了一壶好酒留给他们养身子。

朱聪手最灵活,一进屋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饮尽。

韩小莹喝最多,江南人喜欢黄酒,绍兴黄酒最佳。大漠的奶酒度数更高,羊奶发酵后有滑滑的口感。她喜欢这种粗犷中带着细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