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两个亲姐姐来家里了
- 春光正好我的1982
- 溪水加塘
- 2736字
- 2025-04-21 00:08:04
“爸,这件你的,你也试试看咋样?”
孙来鹏拿出给他爸买的那件,递到他爸手里。
他爸明明手里头啥也没有,却手忙脚乱了一阵:
“怎么我也有?过生的又不是我!”
话是这样说,接过衣服就跑到里屋换去了。
孙来鹏又看了一眼两个萌妹子。
平时就数她俩话最多。可今天不一样,爸妈都有新衣服在试,这么新鲜的事居然没引起她俩多大兴趣。
她俩正埋头在干面呢!
虽说老父亲的手艺不敢恭维,但比起平时早上顿顿红薯稀饭,哪个更香还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还是眼前的面糊糊了。
而且,俩妹子也不闲。吃完早饭,一会还要马上去学校读书。
孙来鹏趁她俩正呼啦呼啦用喝稀饭的声音吃着面条,走过来手一抖:
“瞧瞧,粉红色上面还绣了荷花的衣服,好不好看?”
妹妹们正咬着荷包蛋,一抬头不敢相信双眼:
“我们也有?好看,太漂酿了!”
赶紧把蛋全塞嘴里,人就从凳子上滑溜下来了。
她俩可不像娘那么矜持,从哥哥手里夺过去,当场站在堂屋里就要剥掉自己的上衣,想换上崭新的衣服看看。
急得孙母要拿巴掌抽,把她俩往另一间里屋撵:
“八岁了,还当着你哥的面换衣服,羞不羞!”
“是衣服又不是裤子!”两人飞快地钻进里屋去了。
再出来时,两姑娘艳得像是突然上了色。没法子,孙来鹏也不想给她们买这么红艳的衣服,艳到有些土气。
但是当时没得选,这两件算土得相对收敛一点儿的了……
本来孙来鹏还想夸两句好看,不料俩妹妹根本不需要别人的评价。
两人互相面对面一站。
因为衣服买的是同一款,她们俩长得又是一个模子。
就这样眼对眼地相互瞅着对方,就像家里面突然凭空安装了落地镜一样的。
孙来鹏也是开眼界了,乐出声来:
“还能这样照镜子的啊,玻璃镜都免了!”
两只妹妹看完对方,都对自己的新衣效果极为满意,早已自夸起来:
“一百分,这衣服穿上之后太美腻啦,简直一百分!”
她们转头来还道上谢了:
“哥哥真好。谢谢哥哥,谢谢娘!”
“谢我啥,衣是他买的,钱是他花的!”孙母撇嘴笑。
“谢娘生日,又有鸡蛋吃,又有新衣服!”宝玲逻辑没毛病。
两萌妹子背上书包自个出门上学去了。
孙来鹏往外看了眼,只见她俩穿着新衣服走起路来跟往日都不大一样。同班的狗蛋路上主动跟她俩打招呼,两丫头骄傲地昂着头,都不太怎么愿意搭理狗蛋。
孙母脸上的笑意也是愈见明显,站在门框边望着神气之极的两丫头走远。
这时,村里某个方向突然响起一阵连绵的鞭炮声,噼哩叭啦撒着欢。
孙母脸上的笑意一下就淡下去了,神色黯了黯:
“真是几十年没见过,订个亲还办酒,亲戚来了还放什么鞭炮!生怕全国的人不知道他家找了个好女婿,出丑弄怪!”
孙来鹏本想劝自己娘别去在意那家人,可想想说啥都没用。那事儿,估计在娘心里是个一辈子的疙瘩,以后只要见着邱明珠家里好,他娘心里都不可能会开心。
到了上午,门外有人叫娘,还有稚嫩的声音在叫外婆。
孙父出诊了,但孙母今天在家,因为知道女儿可能要来,所以特地留家里没下地去。
孙来鹏紧跟在娘后头也快步出了堂屋,就见自己大姐孙春玲、二姐孙秋玲约好了似的,都过来了。
她俩嫁的并非同一个地方,且离牛塘村说近也不太近,估计两人是在赶来的路上刚好碰上了,就一块儿到了。
大姐二姐年龄都还才二十多,眉眼都像娘多点。
大姐的儿子五岁了,暂时还没到上学年龄,这会儿充当急先锋,跑在最前头。
二姐的儿子才两岁,怯生生的举步不前,转身就去抱娘的腿。
“春玲、秋玲,你俩也是,又不是什么大的生日,一个小生,还特地跑来干啥!”
孙母嘴上唠叨着,笑呵呵地把女儿们往屋里迎,顺手就去抱那个小的外孙。
孙来鹏见小的被娘抱了,自己就去抱那个五岁的大外甥。
吓得他大姐孙春玲差点跳起来:
“弟你可别!他现在个头不小了,怪重的,你那腿哪受得了!”
两个姐姐是在孙来鹏断腿卧床期间,陆续都来看过他,当时伤心掉泪,没少替他忧愁。
后来听到有人说他的腿竟然好了,但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她们当然并没有那么清楚。
潜意识里,孙春玲就觉得弟弟的腿现在多少还是差些事儿的。
“没事姐,我真好彻底了,别说小虎,就是百把斤的担子我现在都能挑着跑!”
这一说,大姐、二姐全都把目光看过来,不敢相信:
“你把裤腿捞起来,给我瞅瞅!”
于是,孙来鹏又一次进入了久违的集体观摩环节……
为了证明,他索性再次捞起小虎,甩了好几圈。
这下,姐姐们信了。
这验证方式,就是有点费小虎……
小虎被甩得晕头转向,一放下地,捧着个脑袋。
“嗷!”往一旁吐去了!
孙来鹏也没想到他这么不经甩。为了填补他一上门就被甩吐的亏空,赶紧掏出来一大把鸡蛋饼,给他填补上。
有了鸡蛋饼,小虎立马扑上来:
“舅,好玩,再甩两圈!”
大姐二姐把拎过来的鸡蛋、薯干、橘子、花生都放到八仙桌上。
嫁的是农村,也没啥其他可送的,橘子是二姐家里正好种了有。
两人坐下跟娘和弟弟说了会话。这时小虎好奇地往土坯墙上指:
“外婆,这是个啥,红红的,为啥要挂在那儿?”
“对呀,怎么突然多了这个?上次来还没有!”大姐二姐是背对着那墙坐的,这会也回头一望,惊讶道。
孙母撇嘴道:
“你爸现今在我面前可神气了!不是你弟伤腿的事么,你爸在城里遇到首都来的贵人,给了他个方子,把你弟给治好了。现在他拿这方子,又去治好了别人断骨头的事情,别人感谢他,就给送这个上门了!”
大姐性子像娘,泼辣爽朗,哈哈大笑起来:
“医圣!咱爸现在是医圣呐?!我小的时候,一个感冒,他治得我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来……”
孙母赶紧道:“这老账,待会你爸回来了一定要跟他翻翻,免得他不记事,现在在我面前都狂得没边了!”
二姐性子更像爸一点,不狂的时候还是比较安静的,这会捂了捂嘴笑道:
“那可好了。弟弟腿也彻底好了,还得了一张这么管用的方子,这不叫因祸得福叫什么?”
“说的倒也是。”
孙母瞅瞅再过阵子也快接近中午了,一边应着话,一边取出那些鱼干、虾皮,准备开始张罗午饭了。
两个姐姐见状,也连忙进灶房帮娘打下手。
那个二岁的小外甥似乎感觉到自己分到手的鸡蛋饼要相对少一点,想了想,也蹦过来抱孙来鹏的腿:
“舅,甩圈,甩圈圈!”
两个人现在也不晕了,居然玩上了瘾,玩得不亦乐乎。现在轮到了孙来鹏开始晕乎。
当然,小的那个胳膊嫩,他没敢真甩,其实就是半抱着转圈。
……
就在孙来鹏陪外甥们玩耍之际,一辆绿色吉普一路驶入了村口,经过平时孙来鹏三人摆摊碰头的那棵老树下,继续往村里开。
虽然司机进村后已经放慢了车速,但轮下还是卷起缕缕烟尘,这景象发生在村里竟显出几分莫名的气派。
“吉普呀!这可是大官才坐的车,怎么舍得来咱们村了?”
立时就有好几个村民伸长了脖子议论。
上一回有小车来村里,还是氮肥厂的“嘎斯69”。
212吉普除了有“帆布棚”之称,曾经还被视为“老爷车”之一。虽然算不上真正多上档次,但在性能上比“嘎斯69”可不只好一点点。
也难怪村民们这副大惊小怪的表情了。
“也不知要开去谁家?咱们村也没出息过什么在外当大官的后生吧?”
站在田里的村民们目光紧紧追随着吉普开动的轨迹,一个个脸上全都写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