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幕后之人

李鄂知道,他开始接触水面下的强敌了。

张恪在这个时候开始说:“我其实之前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的复杂,能与那些人有关系,其实我应该早就想到的。”

“你说话不要这么绕!”

李鄂听不下去了。

他之前已经等待太久了。

张恪这样说话,让他很不耐烦。

“遵命!”

张恪向他做了个揖。

“事情是这样的,我之前不是一直从北京到蒙古之间做小生意吗!我这生意需要接触的人很多,我越做生意越发现,大明的不少官员为了钱结党了。”

“那跟这次牵涉浙闽赣三地私采银矿的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吗?”

李鄂还以为张恪的讲述下边,隐藏着某个后世被称为“文官集体”的怪物呢!

“有区别,那些人结党,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来说啊!就是,比如朝廷有个工程,涉及工部在内一大堆的人干,工程款张目上就可以有花活。”

张恪斟酌了一下后边的措辞。

“比如,朝廷现在要用一百万两建造什么东西,那么就有不少钱直接被划入漏规大家来分,这很正常,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要分更多的钱。

“没钱还好,那些人一个个都挺正常的有个人样子,钱过来了,他们是为了分钱什么都敢去干的。彼此之间,用各自的夫人彼此沟通,我这么说您懂了吧?”

“懂了!”

李鄂太懂这类事了。

李鄂的记忆中,北京之前就发生过类似的事。

六年之前,还是朱瞻基在位的时候。

那时,朱瞻基让神机营的官员研究新式火枪,朝廷为此拨了一大笔钱,可是事情干了两年,主事的神机营一把手病死了。

那个一把手的葬礼办的,除了厂卫这种跟那个项目,完全扯不上关系的衙署没有什么人去,各个衙署官员的儿子、儿媳、夫人都有过去的。

那些人借着葬礼干什么,是李成当年亲自跟徐恭一起去查的。

他们两个人很轻松就查清楚,那个人葬礼办得那么的热闹,就是因为北京一大堆的人要商量分钱,要与下一任神机营一把手人选的亲属进行分钱业务的交割。

朱瞻基也不能跟朱元璋似的,为了这个事情把所有相关的官都杀了,他只能在生气与窝囊之间,选择了生窝囊气,之后慢慢削减神机营研发火枪的经费了事。

“陛下的决定是,让那些人,至少在神机营这边别分钱了!”

这是当年,李鄂偷听到的,父亲李成与他二哥闲谈时候说出的原话。

那个时候,李成还嘲讽了一下,神机营那帮人这个事办得太粗糙恶心。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李鄂现在面对的大敌人,是大明作为王朝的制度性的大敌。

因为王朝逐渐腐朽诞生了的,吃相极其难看的必然会出现的蛀虫。

那些人在主观上,虽然不会有把大明搞垮的想法,但是在客观层面,他们干的就是刨大明的坑的事情,还不可能不与那个卢平一样的人配合一下。

“那你是说,大明那样的蛀虫里,已经有人与卢平那样的人一起互相配合了?”

李鄂想了片刻时间,便问出了这个问题,还是用蛀虫这样言简意赅的说法来问的,让张恩对他十分的欣赏。

他立刻笑着说:“是的。只能是这么一回事!因此,想要找出谋划刺杀徐指挥使的人,除了私采银矿的人,这些各地必然都有的蛀虫也是个路子。”

“那问题也就是变成了,应该如何找到应天这边的蛀虫去问一问情况?”

李鄂这个问法,把张恪问笑了。

事情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张恪立刻就笑不出来了。

他意识到,李鄂现在一定会尽全力撬开商鸿的嘴,从他那问出来,究竟是哪里的蛀虫来收买的他。

他对此不忍心啊!

于是他说:“公子,要不我先回避一下吧!”

“等等!”

“您还有什么要问的?”

“你再给我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会认为在你嘴里的那些蛀虫,明明是不同地方的虫子,为什么会给你,他们会替其他地方的虫子除掉威胁的感觉的啊?”

李鄂问得是实在话。

张恪也好,商鸿也罢,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一般的人。那些蛀虫,即便想用他们的命与他们家人的命来杀一儆百,也是要付出成本的。

人命案在非战乱的地区,那不是个小的事情。

李鄂有些质疑张恪这一次,仍然没有对他说出所有的实话。

“你别跟我说,你只是认为,那些蛀虫的头目之间结党更深了!”

“他知道并不细,您不必再难为他了!”

商鸿这个时候,终于开始说话,介入了李鄂与张恪的对话中。

“你!”

张恪很是吃惊。

他没想到,商鸿会在这个时候说话给他解套。

“那你是可以告诉我了?”

商鸿的变化让李鄂很是困惑。

“是的。只要您能让人以为,我说的这些话是张恪告诉您的就行了。”

“你能信我?”

“能信。您能让张恪那样恬不知耻又两面三刀的人信任,我也能相信您。”

商鸿这个话,倒是让李鄂与张恪两个人都有些尴尬了起来。

商鸿对张恪的评价,实在是不高啊!

“那个人叫杜名,字是杰声,之前曾经在太学读过书。”

商鸿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我认识他的时候,是他在太学读书的第三年。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我的,我那时在厂卫里混得不如意。

“我是在与他结交上之后,在他的帮助之下,才一步步混成这样的。”

“那你也没必要混成徐指挥的亲信,也还要受他威胁吧?”

李鄂仔细想了想就发现了,商鸿在现在的北镇抚司,也算是有点前途了。

即便比不上袁彬那样的人,也算是没有输给袁彬那样的人太多的人。

“他现在人在南京,代表魏国公一系不少的人。他自己,就是魏国公家的家生子出身。”

“魏国公吗?”

李鄂心中早有预料,徐恭遇刺的事,大概率会有大人物卷入。

而且那个大人物,即便不是幕后的主导者,也会是对此默许的人。

“是的。虽然跟魏国公的关系也不会太大,但是,魏国公对此也一定是默许态度。”

“这是为何?”

李鄂很是不解。

逯杲这时走上前来。

“公子!”

“嗯?”

逯杲转身望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