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密州倾城出动!苏辙佛印到来!

密州的夏日,空气燥热、发闷。

当夕阳终于隐没在远处的山峦之后,诸城县永宁村的村民们如往常一般,纷纷聚集到村头河边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避暑闲聊。

“你们听说了吗?县城里的人亲眼看见仙人驾着七彩祥云,从天上缓缓降落!”

而今天,他们谈论的焦点,无疑是白天县城里发生的那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仙人下凡。

一个年轻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眼中满是兴奋,好似就在现场。

“可不是嘛!我还听说仙人身上散发着金光,把整个县城都照亮了!”

“还有他的座驾,是一条黑色金龙,降临时风云变色……”

另一个人附和,总之,他们丰富了陈百年下凡的各种,说得一些没有亲历现场的人懊悔不已。

然而,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分享着仙人见闻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匹矫健的黑马疾驰而来,马背上的衙役满脸通红,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襟。

黑马嘶鸣一声,在人群不远处停了下来,衙役利落地翻身下马,动作娴熟地拿起腰间的铜锣,不管不顾地用力敲响。

“哐哐哐!”

铜锣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响亮,惊飞了树上栖息的鸟儿,也瞬间惊醒了沉浸在交谈中的众人。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脸上露出疑惑和不安的神情。

“永宁村里正何在?”衙役大声喊道。

人群中一阵骚动,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者迟疑又谨慎地走上前来,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手中还握着那把用了多年的旱烟袋。

“官爷,小的就是……”老者微微弯着腰,语气中带着几分忐忑。

衙役看了老者一眼,从怀中掏出一卷文书,展开后快速扫了一眼,说道:“我通知一个事情,仙人下凡,接太守通知,明日在县城施粥放粮,明天能去的都去领粮食!记得,每家每户,大家都能去!”

他见众人一脸呆滞,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又提高了音量,“听清楚了吗?”

“什么?施粥放粮!官爷,真,真的吗?”里正和一些村民这才回过神来,脸上满是惊讶和难以置信。

“今天仙人都下凡了,还有假吗?记得,里正不准阻拦,明日早到一个时辰,选几个听话的帮忙维持秩序!”

衙役不耐烦地说道,说完便将竹简塞回怀中,翻身上马:“走了!我还要通知下一个村……”

黑马扬起四蹄,再次疾驰而去,朝着下一个村落的方向奔去,只留下扬起的尘土在月光下飞舞。

“什么?仙人要放粮!”

“不是吧……”

衙役走后,人群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实在太过于震撼,可消息又来自官方,由衙役亲口传达,容不得他们不信。

“都接到官爷的通知了,应该不会有假!”村长也震撼,但还是给了众人确切的答案。

“谢谢仙人啊!”

“老天开眼,让我们见到了大慈大悲的仙人啊!”

“老天爷开恩!”

“谢谢仙人!”

朴实的百姓们纷纷跪在地上,朝着密州的方向磕头,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感谢的话语。

这样的场景,在夜幕笼罩密州的每一个乡村不断上演。

稍微远一点的乡村,在接到消息后,村长和地主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敲响了村里的大钟,召集村民们集合,然后组织大家自带锅碗瓢盆,浩浩荡荡地朝着县城进发。

一个村落的行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其他村落的村民们看到邻村的人朝着密州县城的方向行进时,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顾不上已经疲惫了一天的身体,也顾不上夜色的黑暗,纷纷收拾锅碗瓢盆,举着自制的火把,踏上了前往县城的道路。

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怕晚到了,就没有粮食可以领了。

此时,走夜路的百姓们心中竟对这连日来的干旱天气生出了几分感激。

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皎洁的月光如同水银般洒在大地上,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再加上十五的月亮格外明亮,哪怕是连夜赶路,众人也不觉得惊慌,反而满怀希望和热情,脚步匆匆地朝着县城赶去。

若是此时有无人机在天空上俯瞰,就会看到一幅壮观的画面:星星点点的火光,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沿着蜿蜒的小路,照着密州各县的百姓,从四面八方往密州县城聚集,仿佛星星之火,在缓缓汇聚。

这一夜,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整个密州都沉浸在兴奋和期待之中。

当一些心急的百姓提前赶到密州县城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来早。

此时的密州城门大开,城门口灯火通明,人影攒动。

早有一群人在那里忙碌着,他们有的在搬运木材,有的在搭建灶台,有的挑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显然是在为白天的施粥放粮做准备。

这些提前到来的百姓,原本还担心自己会打扰到筹备工作,没想到筹备现场的人不仅没有丝毫惊慌,反而热情地招呼他们一起帮忙。

“快来搭把手!人多力量大,早点把灶台搭好,大家就能早点吃上热乎饭!”一位管事的大声喊道。

百姓们听了,二话不说,立刻加入到忙碌的队伍中。

有人帮忙传递木材,有人协助搭建灶台,还有的人主动去挑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抵达密州县城,看到这热闹的场景,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也自发地加入进来,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密州县城内、城池之外的平地上,一个个炉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仅仅不到三个时辰,当天东方泛起鱼肚白,日出的微光照亮大地的时候,城中、城外已经搭建起了超过五千个炉灶。

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炉灶整齐排列,场面极为壮观。

随后,一袋袋大米被搬了出来。

这些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一看就是上等的好米。

负责筹备的人高声宣布开始起火烧饭。

随着一声令下,百姓们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

一缕缕炊烟缓缓升起,如同云雾般弥漫在县城的上空;一锅锅水在柴火的烘烤下,渐渐冒出热气,水面开始咕嘟咕嘟地翻滚起来。接着,百姓们亲眼看到,一粒粒雪白的大米被倒入了大锅当中。

“什么?”

“仙人竟然要给我们吃这种大米!”

“天啦!”

“这种大米,是我们能吃的吗?”

当一袋袋大米当着村民百姓的面倒入锅中,大家得知这些大米是用来招待他们的时候,整个现场瞬间沸腾了。

百姓和村民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尤其是当一缕缕浓郁的米香随着炊烟弥漫在空气中,飘散到整个县城的每一个角落时,村民们的肚子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咕咕的叫声。

他们已经太久没有闻到这么诱人的米香,应该是这一辈子没有吃到如此精美的大米。

“感谢仙人!”

“感谢太守!”

不知是谁率先喊出了这句话,紧接着,百姓们纷纷跪在地上,开始原地磕头,感谢起了陈百年和苏东坡。

起初,这些感谢的声音还比较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最后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些声音汇聚成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在密州的上空久久回荡。

“看吧……”

密州城墙上,陈百年望着城下沸腾的人群,嘴角微微上扬,颇为感慨道:“其实,百姓很容易满足,不是吗?”

苏东坡站在陈百年身旁,一夜未眠的他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听到陈百年的话,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群主……唉……搞完了,您倒是可以一走了之……可若是这情况传到上面,我……”

被陈百年赶鸭子上架到这种程度,苏东坡的心中既有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毕竟能为百姓做这样一件大好事;可一想到这样做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他又感到无比的担忧和焦虑。

“怎么?难道上面见不得百姓吃大米?”

陈百年扔下一句话,转身离开城墙,亲自前往放粮现场查看情况。

他每走到一处,都会迎来百姓们如潮水般的山呼和感谢,还有无数人对着他磕头行礼。

这一次,他没有再去阻止百姓们的举动,而是充分发挥自己“仙人”的威慑力,有条不紊地维持着现场的秩序。

虽然密州满打满算不过三十万人,平日里想要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绝非易事。

但陈百年显然小觑了自己“仙人”名声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临近,仿佛整个密州的三十万人都倾巢出动,越来越多的人朝着县城聚集而来。

人多就容易出乱子,既然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把这些人聚集到一起,陈百年就要要对他们负责到底。

好在,“仙人”的名声在百姓心中有着巨大的威慑力,在他的现场监督之下,尽管人越聚越多,但现场始终秩序井然,没有出什么乱子。

就在密州城内越来越热闹的时候,密州城外,来了一行外地人。

为首的两人,正是苏辙和佛印禅师。

苏辙身着一袭青衫,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神情中带着几分疲惫和好奇;佛印禅师则身披灰色袈裟,手持佛珠,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和蔼笑容。

“所以……”

“大哥到底想要干嘛?赈灾放粮,还用的是这种精米……”

“他这样搞,行吗?”

他们牵着马,缓缓前行,望着沿路上冒热气的炉灶,和白花花的大米入水,苏辙的脸上露出了夸张的惊讶神情。

“阿弥陀佛,虽然贫僧看不懂子瞻兄在干什么……但能够把这些大米,给到灾民和百姓,此举怕是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佛印禅师双手合十,望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慨道。

苏辙忍不住看向佛印,眼中满是疑惑,问道:“佛印,你说,这世界上,真有仙人吗?”

今天他之所以来,是接到了苏东坡的信,信中提到密州有异人能解民困,还邀请他前来一见。

苏辙这才从两百里之外的齐州赶来,只不过,因公务繁忙,他可能稍微来晚了一天。

而晚一天的缘故,也是为了等苏轼的好友佛印一同前往。

“阿弥陀佛,子由兄,贫僧也不知道……但按照我们佛家的理论,佛在每个人心中,仙的话……应该有吧。”

佛印禅师说着,目光又忍不住落在炉灶旁堆放的大米上,又补了一句:“现在看到这一幕,我有些相信,世界上恐怕真有仙人了……除了仙人,谁能如此慷慨地把这些大米,给到百姓?”

苏辙沉默了,看着一炉炉热腾腾的大米被舀出,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饭香,他不禁也有些流口水。

在他的认知里,如此大规模、如此奢华的赈济,确实不像是凡人能够做到的,似乎也只有“仙人”这个解释,才能说得通眼前的一切。

“慢着……”

就在这时,随行的一个随从突然惊呼一声,似乎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肉……还舍得放肉煮粥?太守他太夸张了吧!”

“密州的百姓也太幸福了吧!”

随从的惊呼声引起了苏辙和佛印的注意。

两人连忙定睛一看,却见一个蒸好饭的灶台上面,有人正往锅里放入肉沫。

那鲜嫩的肉沫在热气腾腾的米粥中翻滚,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这一幕,让众人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天哪!”

“还有肉……”

“感谢仙人!”

“感谢太守!”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现场,嗷嗷待哺的百姓们得知做完饭后还有肉粥,一个个再次被震惊到了。

他们的脸上满是惊喜和感激,纷纷跪倒在地,对着县城的方向磕头致谢。

“仙人说了,何不食肉糜!当年晋惠帝这个皇帝说,大家为什么不吃肉……是大家不想吃肉吗?”

“百年仙人说了,今天他说的,也要让大家开开荤!这些是城中富户们贡献出来的肉……”

“大家别急!就快了,等我们煮好粥,就开饭!”

“大家再耐心等一会儿!”

一道熟悉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苏辙和佛印寻声看去,正好看到了拿着个喇叭的苏东坡,正在向百姓们解释这一切。

“百年仙人万岁!”

“感谢百年仙人!”

“百年仙人万岁!”百姓们发出一阵发自内心的欢呼,声音响彻云霄。

“何不食肉糜……还能这么用?”

看着人们的欢呼,苏辙嘴角抽动,对哥哥口中的“百年仙人”更加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