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寂静片刻后,朝臣们再次反扑起来。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一位身形臃肿的宗亲,濮王赵仲理,这是跟神宗皇帝一个辈分的存在。
他满脸肥肉颤抖,怒目圆睁地指着赵谌道:“太子,你口口声声说为了江山社稷,可你这般肆意抓捕宗亲勋贵,难道就不怕违背祖宗家法吗?
历代先皇向来以仁治国,对宗亲勋贵多有优待,你却如此狠辣,分明是在破坏祖宗定下的规矩!”
紧接着,勋贵代表,开国元勋高怀德的后代高世荣也跟着站出,他身着华丽朝服,却难掩眼中的怨毒。
勋贵从大宋开国到现在,真正恩宠不断的只剩下真定曹家。
石家、高家的权势已经大减。赵谌这次动石家,让与之结亲的高家非常害怕。
高世荣尖着嗓子说道:“太子殿下,我等勋贵世代为大宋效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你仅凭皇城司的片面之词,就对我们下手,这不是过河拆桥吗?难道我等先祖的功绩,都被你视如粪土?”
前任宰辅何栗也颤颤巍巍地走出队列,佯装痛心疾首地说道:“官家,太子此举实在是莽撞啊!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本应团结一心,共抗外敌。
可太子却大动干戈,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若因此引发内乱,让金人有机可乘,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而站在一旁的礼部尚书王时雍,更是添油加醋地说道:“官家,祖宗家法不可废。
宗亲勋贵犯错,自有宗正寺和朝廷有司共同商议裁决,如今太子私自让皇城司抓人,这分明是不把祖宗家法放在眼里,长此以往,朝廷纲纪何在?”
赵谌看着这些人丑陋的嘴脸,心中厌恶至极。不过他并没有再次站出来,自有主战派大臣出战。
第一个站出来的还是急脾气孙傅,只见他环顾众人,大声说道:“你们口口声声祖宗家法,可你们所作所为,哪一点符合祖宗家法?
越王赵偲强占民田、草菅人命,这是祖宗家法所允许的吗?
石家卖官鬻爵、大发国难财,这也是祖宗家法所认可的吗?
你们打着祖宗家法的旗号,实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
孙傅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官家身上,言辞恳切地说道:“如今形势危急,若不重典整治乱象,何以凝聚民心,何以抵御金兵?”
李若水也上前一步,附和道:“官家,这些人贪赃枉法,勾结外敌,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国家的安危。若此时不加以惩处,恐怕祖宗的江山都将毁于一旦啊!”
朝堂上,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气氛愈发紧张。
官家赵桓在龙椅上左右为难,他深知太子赵谌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又担心此举会引发朝局动荡。
而那些宗亲勋贵和大臣们,依旧在不依不饶地指责赵谌,试图让官家下令停止赵谌的行动。
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赵谌面色冷峻,看着这些王公大臣,正欲反驳。突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只见他再次昏倒,片刻后又重新站立起来。
他的眼神一变,气势陡然不同,以一种威严的口吻说道:“吾乃太祖赵匡胤是也!
尔等竟敢在这朝堂之上,为那些贪赃枉法之徒狡辩!吾一生南征北战,打下这大宋江山,岂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不肖子孙胡作非为?”
朝堂上顿时一片死寂,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住。
谁也没想到,太子竟然再次“被太祖附体”。
赵谌继续慷慨陈词:“吾最痛恨贪污腐败之人!这些人,不顾百姓死活,只知中饱私囊。
如今虏贼兵临城下,他们不思退敌之策,却还在贪图享乐,搜刮民脂民膏。
你们对得起吾,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大宋的百姓吗?”
说到此处,赵谌的目光扫向宗室子弟,怒喝道:“你们这些宗室子弟,本应以身作则,为天下表率。
可看看你们,一个个贪得无厌,丢尽了祖宗的脸面!吾打下的江山,容不得你们这些蛀虫肆意破坏!”
那些宗室子弟吓得脸色苍白,纷纷跪地请罪:“太祖皇帝陛下息怒,臣等罪该万死!”
赵谌又看向其他大臣,说道:“还有你们,身为朝廷命官,食君之禄,却不忠君之事。
在这国家危亡之际,不谋报国之策,反而为这些奸佞之人说话,该当何罪?”
大臣们纷纷伏地,不敢言语。
赵谌见朝堂气氛被震慑住,语气稍微缓和:“此次朕借太子之身,便是要让你们明白,大宋的江山,是靠百姓的支持,靠忠臣良将的守护。若你们继续为非作歹,吾绝不轻饶!”
众人齐声道:“臣等谨遵太祖皇帝陛下教诲!”
赵谌见好就收,又装晕过去,结束了这场“太祖附体”的戏码。
待他醒来,看着朝堂上众人的模样,心中暗喜。
他知道,这一番震慑,虽不能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但至少能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所忌惮。
经过这一遭,赵谌在城中的威望愈发高涨。
百姓们听闻太子被太祖附体严惩贪腐,纷纷拍手称快。他们更加坚定地支持赵谌,愿意与他一同保卫汴京。
而赵谌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他深知,要想彻底解决汴京危机,还需继续加强城防,筹备粮草。
根据之前李师师的建议,皇城司和开封府已经开始组织百姓参与到城防建设中来。
百姓们热情高涨,他们帮忙搬运石块、木料,协助士兵们修建防御工事。
在粮草筹备上,虽然百姓的捐粮缓解了一部分压力,但仍远远不够。
赵谌决定再次向城中的商贾们出手。
这一次,他不再只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直接对那些依旧冥顽不灵、不肯配合的,让皇城司查办。
为了让商贾们看到朝廷的决心,赵谌将之前查处的一些与金人勾结、哄抬物价的商贾名单公之于众,并将他们的财产全部充公。
这一举动,让那些还在观望的商贾们大为震惊。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商贾终于决定捐出粮草。他们深知,对抗朝廷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仍有一些商贾心存侥幸,认为赵谌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其中,之前在赵谌面前逞强的大商贾李福,不仅拒绝捐粮,还暗中煽动其他商人闹事。
赵谌得知此事后,决定拿李福开刀。
他让皇城司收集李福违法乱纪的确凿证据,准备在开封府公开审判,震慑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