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文人爱财 商人重利

孙傅前往前任宰辅李邦彦的府邸,这位基本上赋闲在家的老臣。

李邦彦平日里为官贪婪,家中财富颇丰。

徽宗禅位给赵桓的时候,任命李邦彦为龙德宫使,升他为太宰。

李邦彦坚决主张割地求和,先被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最后贬为提举亳州明道宫。

卸任前他又推荐投降派的唐恪继任宰相,结果唐恪不久也被罢相。

可以说,李邦彦算是主和派的幕后大佬之一,核心人物。

孙傅见到李邦彦,开门见山地说道:“李大人,如今汴京粮草短缺,太子殿下号召大家捐粮救国,大人应慷慨解囊,支持朝廷。”

李邦彦眉头一皱,说道:“孙相公,下官已不参与政事,家中积蓄微薄,实在没有余粮啊!”

孙傅心中恼怒,但仍强压怒火,劝说道:“李大人此言差矣,国之将亡,焉有完卵?

若城破,大人的家财恐怕也难以保全。此时捐粮,既是救百姓,也是救自己。”

李邦彦却不为所动,冷哼一声:“孙相公,你不用再劝,我是不会捐粮的。”

孙傅也是倔脾气,直接拂袖而去。

与此同时,梅执礼前往礼部尚书王时雍的府邸。

据皇城司记录,王时雍在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贪墨了不少钱财。

梅执礼见到王时雍,说道:“王大人,如今汴京局势危急,太子殿下号召大家捐粮共渡难关,大人应积极响应才是。”

王时雍笑着说道:“梅相公,这战事变幻莫测,谁知道最后结果如何?依我看,还不如与金人和谈比较划算。”

梅执礼心中失望,严肃地说道:“王大人,身为朝廷大臣,神宗皇帝显灵已经明确要求不准和谈,难道你敢抗命吗?”

王时雍却只是笑了笑,并不接话。

一个死去的先帝,说话的分量有多少也未可知。

他如今正在暗中策划改变官家赵桓的想法,还是求和最省心。

在孙傅、梅执礼等人劝说朝中大臣的过程中,除去主战派大臣积极响应外,大部分皇族、勋贵和大臣都以各种理由拒绝捐粮。

赵谌得知这些情况后,心中满是沮丧。

他坐在东宫的书房中,看着桌上的粮草清单,上面寥寥无几的捐粮数字,让他感到无比沉重。

他深知,汴京的粮草危机愈发严峻,而这些皇族、勋贵和大臣的自私自利,让守城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他知道向金人投降的结果,不只是当牛做马,还受尽凌辱、不得好死。

所以一定要组织主战力量与自己一同死战到底。

此时,窗外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雪似乎即将来临,正如汴京的局势一般,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赵谌望着窗外,眼神逐渐坚定。实在不行那就别怪他掀桌子了。

赵谌再次召集孙傅、梅执礼、曹晟等人商议对策。

他面色凝重地说道:“如今大部分皇族、勋贵和大臣不愿捐粮,我们必须另想他法。”

孙傅皱着眉头说道:“太子殿下,要不我们再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知晓这些人的自私行为,给他们施加舆论压力?”

梅执礼却摇头道:“此举恐怕不妥,这些人大多爱面子,若舆论压力过大,他们可能会更加抵触,甚至暗中使坏。”

曹晟沉思片刻后说道:“太子殿下,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与城中的商会合作。

商会在城中财力雄厚,若能说服他们捐粮,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赵谌眼睛一亮,说道:“姑父此计可行。只是商会之人重利,我们需拿出足够的诚意和好处,才能打动他们。”

于是,赵谌决定亲自与城中商会的会长们会面,希望能说服商会为汴京捐粮。

在约定的日子,赵谌在东宫接见了城中各大商会的会长。

商会会长们来到东宫,心中都各有盘算。

赵谌看着众人,开门见山地说道:“诸位会长,如今汴京面临金兵围城之危,城中粮草短缺,百姓和将士们都在受苦。

本宫希望诸位能伸出援手,捐出粮草,助我大宋度过此劫。”

商会会长们面面相觑。

其中一位资历较老的陈会长率先说道:“太子殿下,我们商会一向支持朝廷。只是这捐粮之事,关乎商会的生计,我们不得不慎重。”

赵谌微微一笑,说道:“诸位放心,若此次商会能捐粮救国,战后朝廷将给予补偿。

本宫承诺,会在城中为商会立碑,表彰你们的义举,还会考虑吸纳部分商家进入皇商队伍。”

其他会长们听了,心中有些动摇,但仍有人提出疑虑:“太子殿下,这些承诺固然诱人,但战后之事,谁又能保证?”

赵谌神色坚定地说道:“本宫以大宋皇室的名义起誓,定会兑现承诺。”

赵谌望着那些心存疑虑的商会会长,继续恳切说道:“诸位,金人虎视眈眈,一旦城破,烧杀抢掠,汴京将化为废墟,诸位苦心经营的产业也将灰飞烟灭。”

这时,一位年轻的刘会长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太子殿下,刘某愿响应号召,愿意捐粮两千担,与汴京共进退!”

这个刘会长,其实是枢密副使刘韐的同宗。刘家也算是江南名门望族,刘韐的父亲刘民生被誉为“东南儒宗”。

赵谌面露欣慰之色,连忙说道:“刘会长深明大义,本宫代表汴京军民感谢你。待击退金兵,朝廷定会厚待。”

然而,大部分商会会长仍在犹豫,不愿表态。

就在此时,一位叫李福的会长阴阳怪气地说道:“太子殿下,听闻城外金兵势大,这汴京能否守住尚未可知。我们若贸然捐粮,最后城没守住,岂不是血本无归?”

赵谌心中一凛,敏锐地察觉到这李会长话语中的异样,怀疑他不怀好意。

不过现在不是跟他算账的时候,只好暂且忍耐。

赵谌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说道:“只要汴京军民上下一心,定能击退金兵。

若连我们都对汴京失去信心,又怎能让百姓安心?况且,朝廷已做好万全准备,诸位不必过于担忧。”

可即便赵谌如此劝说,大部分商会会长依旧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捐粮。

此次与商会的谈判,虽有少数商贾愿意支持,但离解决汴京粮草危机所需的数量还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