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培训新教师

现在的中心小学,除了代替杨丽丽的刘秀芳,还有两名年纪不大的年轻教师,孙文静和王金香。

她们两个都是土生土长的和平乡人,虽说是上过中学,但是丝毫没有教书育人的教学经验。、

选她们作为代课老师,那也是赶鸭子上架,属于矬子里拔大个儿了。

不过中心小学学生的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按照陈志飞和李松林约定的,要真是到了五百来人,那这里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要能独当一面的。

所以在上岗之前,陈志飞还要给她们三个新来的代课老师做一下教学培训。

其实刘秀芳和孙文静还都不错,倒是这个王金香有些难办。

通俗一点儿讲,她就是典型的东北大妞,说话办事大大咧咧,而且还属于那种典型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天,陈志飞敲了下王金香的办公桌,示意她跟着自己出来说话。

“你找我啊,大主任?”

“什么大主任?主任就主任呗,我又不姓大,加个大字干嘛,还有小主任啊……”

“是孙文静她们说你年纪也不我们大,叫主任主任的,都把你叫老了,所以私底下就叫你小陈主任。我觉得加个小字不好听,还有些寒碜,就……”

王金香倒也实在,没有藏着掖着,全都一股脑说了出来。

“行了行了,什么乱七八糟的。”陈志飞背着说,多少还真有点儿领导的派头。

其实王金香说的也没错,陈志飞今年才二十一岁,到年也就二十二,不说戴春玲,周立冬,就是后来的刘秀芳都比自己大四岁呢。

再说眼前的王金香,好像也比自己大上一岁。

他这要不拿出点儿派头来了,还真是会被人小瞧了。所以陈志飞下意识挺直腰板,可磨破的棉袄领子里露出一截细脖子,怎么看都像个半大孩子。

“陈主任,你找我有啥事儿啊。”

陈志飞左右看看,低声说道:“王老师,我知道你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已经做了咱们中心小学的老师,可不能天天就这样混日子,没想过多学习一些?你看看咱们学校的其他老师,哪一个不是身兼数职,文理都通。”

谁知王金春眨了眨眼,低着头有些扭捏的说道:“那陈主任你是要教我吗?就像之前教戴老师那样,手把手的教?”

“戴老师?”

陈志飞立马想到之前教给戴春玲特色课的事情,在杂物间是被周立冬给撞到了。也不知道这一来二去,把两个人的事情传成什么样子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赶紧打住!我告诉你,这种话可不能乱说!要知道人言可畏!”

眼见着陈志飞有些生气,这王金春立马改口道:“陈主任别生气了嘛!我这人究竟是嘴巴比脑子快!我倒是可以学,不过说句实话,陈主任,我志不在此。”

王金春是快人快语,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志飞觉得这样也还好,省的他白费力气。

“你说的志不在此,那你的志向在哪里啊?”

“跟你说了吧,陈主任,没来当代课老师之前,我学过一段时间的会计,是公社的吴会计带的我。所以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我喜欢的工作,来咱们中心小学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算是听明白了,你是想把咱们学校当成你的跳板,骑驴找马。”

“算是吧,所以主任您就别为我操心了啊!本来看你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的。”

谁承想王金春说完,还不等陈志飞开口就跑了。

只留着陈志飞看着她的背影,呢喃了一句:“怎么还成了我自作多情了呢!”

回到自己办公室的时候,校长李松林正好来找自己,因为两人的办公室就对着,平时也都是哥哥弟弟称呼,也就没那么多的规矩。

“陈老弟,上午我去了趟县教育局,把你写的那个新教师培训法案给了邓副主任,他给你好顿夸啊!还说要帮着给我们提供一些培训用的材料。”

陈志飞赶紧给李松林倒了一杯热乎乎的茶水:“培训的事情好说,李哥,那个试验田的事儿……”

“我就知道你小子要问我这个!”李松林用手点了一下旁边的椅子,示意陈志飞坐下慢慢聊。

“咱们中心学校后面的三垧多地,是当初为了学工学农分给咱们的。后来你这也知道,风向一变也就一直荒废了。我把你的想法简单的跟邓副主任汇报了一下,你猜怎么着?”

“哎哟我的大校长啊!这个时候你就别卖关子了吧!”陈志飞急得根本就坐不住,哪里还有猜这些的心思。

“你瞅瞅你猴急的样子,一点不像是个学校的教导主任。再说了,你李哥出马,还有办不成的事儿吗?”

陈志飞一听这话,大腿一拍:“那这么说,邓副主任是同意了?”

“本来就是分给咱们的试验田,他能不同意吗?而且你看这是什么……”

李松林说着,从皮包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油印纸,层层打开,里面包的是泛着青光的白菜籽:“这可是个好东西啊!说是农技站新培育的抗寒品种,一般的地方可是搞不到,全县城听说就分了五包……”

“好!好!好!”

陈志飞如获至宝一样接了过去,连说了三个好字,手指不自觉地收紧,生怕这宝贝飞了似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绿油油的菜苗破雪而出的景象。

“你小子平时不是挺能说的吗,怎么这个时候就词穷了!等开春种下去,要是真成了,咱们学校的娃娃们冬天就不用光啃萝卜酸菜了……”

陈志飞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这才把种子又还给了李松林:“要真是如此,解决了冬天蔬菜的问题,咱们的免费小学,就又前进了一大步啊!”

窗外的雪悄无声息地飘着,办公室里炉火正旺,那包珍贵的种子在两个教育工作者手中传递着,仿佛传递着整个冬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