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有些惊讶,“啊?这样啊,我们还不知道呢。不过,我们看他和你相处得挺好的,还以为……”
汪一弦无奈地摇了摇头,脑海里浮现出和他一起训练的画面,还有樊以沫总是和他亲近对练的场景。“妈,你不知道,樊以沫总是和他一起对练,我还以为樊以沫暗恋他呢,我可不想卷入什么四角恋。”
母亲轻轻叹了口气,“原来是这样啊,那就算了吧,我们也只是随便说说,不想让你有压力。你的事业还是最重要的。”
汪一弦点了点头,心中却泛起一丝别样的情绪,她也不知道是对他的一种特殊情感,还是只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误会”而感到有些慌乱。她看着湖面上倒映的天空和绿树,暗暗告诉自己,现在还是要专注于乒乓球,其他的事情,就随缘吧。
回到家中,汪一弦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靠在门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她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本乒乓球杂志,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她的思绪不断地在比赛、父母的话、我以及樊以沫之间徘徊。她知道,自己的生活就像这乒乓球的轨迹一样,充满了变数和未知,而她只能在这不断的起伏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平衡。
日子一天天过去,队里的训练又恢复了往日的紧张节奏。汪一弦在训练场上拼命地挥洒着汗水,试图用训练来忘却那些烦恼。每次和他对练时,她都刻意地保持着一种专业的态度,不去想那些场外的事情。
而我似乎也察觉到了汪一弦的变化,在一次训练间隙,我走到汪一弦身边,轻声问道:“一弦,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感觉你状态有点不太对。”
汪一弦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摇了摇头说:“没有,只是想好好训练,把之前的失利补回来。”
我笑了笑,“那就好,要是有什么事情,可别自己一个人扛着啊。”
汪一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但还是很快地回答道:“嗯,我知道了,谢谢。”
樊以沫在一旁看着,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她走过来,笑着对汪一弦说:“一弦,我们来对练一组吧。”
汪一弦点了点头,和樊以沫走向球台。在对练过程中,汪一弦发现樊以沫今天的状态格外好,球打得又快又准。她心中不禁有些疑惑,难道樊以沫真的有什么事情吗?
训练结束后,汪一弦回到更衣室,正准备换衣服,樊以沫走了进来。她犹豫了一下,然后对汪一弦说:“一弦,其实我想和你说个事。”
汪一弦抬起头,看着樊以沫,“什么事?”
樊以沫深吸一口气,“我知道你可能误会我和小希的关系了,我和他只是单纯的队友,一起对练是为了提高技术。我没有暗恋他,如果你喜欢张希,就要早些告诉他,据我所知,他和那个编剧还没有正式确定关系。”
汪一弦有些惊讶,她没想到樊以沫会主动和她说这些。她连忙说:“以沫姐,你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对希哥从来没有这方面想法,我现在只想好好打球。”
樊以沫笑了笑,“嗯,我只是不像让你跟我一样,当时没勇气,现在只剩下了后悔!”
汪一弦不明所以,喃喃地说“以沫姐,你在说什么,我好像不怎么懂。”
樊以沫摆了摆手,“不懂是好事儿,懂了就一堆烦恼。”
从更衣室出来后,汪一弦感觉心情轻松了许多。她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将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她看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乒乓球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不管是面对比赛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各种波澜,她都要坚强地走下去。
在之后的日子里,汪一弦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她每天早起晚睡,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术。教练也看到了她的努力和改变,在一次训练总结会上,教练表扬了汪一弦。“汪一弦这段时间的训练态度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她从之前的失利中走了出来,并且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我相信,只要她保持这样的状态,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队友们纷纷向汪一弦投来敬佩的目光,汪一弦心中充满了感激和自豪。她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是她继续前进的动力。她在乒乓球与生活的波澜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强、成熟的人,在后续的比赛中表现出色,一次次地战胜对手,重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她与他和樊以沫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纯粹和深厚,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在距离奥运会开幕仅剩一个月的紧张时刻,我、孟响、陈浔阳、方纭纭、樊以沫、汪一弦这六名队员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封闭集训。训练基地的球馆内,灯光如昼,白色的乒乓球在墨绿色的球台上往来穿梭,清脆的击球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训练乐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球台上,我们早已在球台前挥汗如雨。我全神贯注地盯着对面飞来的球,双脚灵活地移动,侧身、拉弧圈,动作一气呵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孟响的发球技术也日益精湛,他站在球台一侧,微微下蹲,左手轻轻抛起球,右手的球拍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切出一道低平而快速的侧旋球,球带着凌厉的气势冲向对手。
这天,球馆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男队退役的大满贯得主盛羽。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球馆,那眼神中依然透着冠军的坚毅与自信。我心中满是兴奋,盛羽可是我一直敬仰的大哥,也是我在乒乓球道路上的榜样。
盛羽走到球台边,微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来给大家做一些技术指导,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说罢,他拿起球拍,示意我与他对练。我深吸一口气,走到球台对面,心中既紧张又激动。
第一球,盛羽发了一个快速的下旋球,球带着轻微的下沉感飞过来。我不敢大意,迅速调整拍型,用反手搓了回去,球稳稳地回到盛羽的半台。盛羽不慌不忙,正手轻拉一板,球带着漂亮的弧线又飞了回来。
我看准时机,侧身大力扣杀,“啪”的一声,球如炮弹般飞向盛羽的反手位。盛羽脚步迅速移动,用反手挡了回来,球速不减。几个回合下来,我额头上已满是汗珠,心中暗暗惊叹盛羽的技术依然如此精湛,同时也在努力捕捉他的击球节奏和技巧。
对练间隙,我擦了擦汗,对盛羽说:“羽哥,你退役两年多,这技术真是一点都没退步啊。”
盛羽笑着说:“虽然退役了,但平时也没少练,乒乓球这东西,一旦爱上了,就很难放下。”我点了点头,心中更加坚定了要在奥运赛场拼搏的决心。
陈浔阳也走了过来,带着些许崇敬与期待,向盛羽请教技术问题。“羽哥,我在正手位的连续进攻总是感觉力量和稳定性不够,您能给我指点一下吗?”
盛羽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正手连续进攻,关键在于重心的转换和手臂的鞭打动作。你看,发球后,身体重心要随着球的方向迅速移动,手臂在击球瞬间要像鞭子一样快速挥动,这样才能打出有力量又稳定的球。”
说着,盛羽亲自示范了几遍,陈浔阳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地模仿着盛羽的动作,口中还小声地念叨着动作要领。
孟响站在一旁,看着我和盛羽这两个大满贯得主,眼中满是羡慕。他的主管教练白志军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把他拉到一边,轻声鼓励道:“孟响,别灰心。你现在的技术也很不错,只要在这次奥运会上拿下单打冠军,你就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满贯。你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孟响抬起头,眼神中重新燃起斗志:“教练,我会努力的,我一定要在奥运会上打出好成绩。”
上午的阳光更加炽热,球馆内的温度也逐渐升高,但我们的训练热情丝毫未减。
盛羽又开始指导方纭纭和樊以沫的双打配合。他站在球网旁边,仔细观察着她们的跑位和击球动作。“双打讲究的是默契和配合,你们在击球后要迅速补位,不能出现空当。而且在发球和接发球环节,要多一些变化,打乱对手的节奏。”盛羽一边说,一边用球拍比划着各种战术。方纭纭和樊以沫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然后按照盛羽的指导进行练习。她们在球台上快速地移动、击球,眼神交汇时传递着信任与默契。
在一次发球练习中,方纭纭尝试着发了一个侧上旋球,球带着强烈的旋转飞向樊以沫。樊以沫判断准确,正手轻挑一板,球越过球网,落在对方的台面上。盛羽在一旁鼓掌叫好:“不错,就是要这样,多尝试不同的发球和接球方式,让对手摸不着头脑。”
随着训练的深入,我们的技术都在不断地提高,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汪一弦在防守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他总是难以抵挡对手的强力进攻。盛羽发现后,专门针对他的问题进行了训练。“一弦,防守不是单纯地挡球,而是要在防守中寻找反击的机会。你要降低重心,用球拍的弹性来卸掉对方的力量,同时观察球的落点和旋转,准备好反击。”
盛羽一边说着,一边和汪一弦对练,不断地给他喂球,让他在实战中体会防守的技巧。汪一弦咬着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汗水湿透了他的训练服,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