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伊籍

吴修接令后,领了辅义中郎将一职,匆匆准备了车骑、文书、礼物,当日便率领数十行人赶往钱塘。

进入钱塘地界后,车骑沿着官道行进,沿途所见,令他大吃一惊。

钱塘之战才过去一个月,西线交战区域的各个乡亭竟已井然有序,全然看不到战争留下的痕迹。

反观会稽,至今仍陷于战后的颓靡与混乱之中,两相对比,更显钱塘恢复之迅疾。

官道之上,车马络绎,行人如织。偶有仆从众多的华丽车舆经过,也是遵纪守礼,不争不扰。

官道两侧,农夫耕种,孩童嬉戏。更远处,一队队役夫正在夯筑新路、垒砌坞堡,尽是一番忙碌景象。

吴修越看越是震惊,意识到钱塘这位新邻居远比想象中更难对付。

怀着沉重的心情,他来到钱塘传舍,递上文书,等了不到两个时辰,便得到了严毅的召见。

初见之时,吴修对这位钱塘之主的印象很好,对方并不像商升描述的那般杀伐狠戾,也不似许靖口中所说的蛮不讲理,反而是沉静温和,彬彬有礼,令人如沐春风。

但是半个时辰后,吴修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恨不得立刻拂袖而去。

他精心准备了半天的说辞,他引以为傲的临场应变,在这里全然没用!任他说得口干舌燥,任他气得浑身发抖,对方都只是轻飘飘地回一句:‘一亿钱’。

可怜的吴修还不知道,他已经被许靖卖得干干净净。

周氏举族叛逃的事件影响太过恶劣,使得王朗这次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赎回更重要的虞翻!而王朗的态度,早就被许靖派人快马告知严毅。

许靖当然无法容忍吴修顺利完成任务,即使完成,也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才行,否则岂不是显得他之前的‘交涉’太过无能?

所以严毅现在就是稳坐钓鱼台,只等着收钱了。

他原本还有些犹豫,是否要放走甚为看重的虞翻,但是扩军耗费的钱财实在太多,即便他在钱塘刮了数亿钱,也有些顶不住了。用虞翻换取赎金就成了当下的最佳选择。

最终,底牌被看尽的吴修只能含泪接受了严毅提出的所有条件。

双方以虞翻回返会稽为前提,达成如下协议:

一、会稽军向钱塘军提供五架最新研制的双弓床弩,折价一千五百万钱。

二、钱塘商船于两年之内,驶经会稽海域以及在会稽诸港口停靠时,无需缴纳‘海津钱’,会稽水师予以保护,折价五千万钱。

三、王朗方向严毅方提供三千五百万钱赎金。

协议中提到的双弓床弩,便是许靖之前向严毅积极推销之物了。此弩‘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需以双牛之力拉动,射程足可达到惊人的九百步,破坏力极强。

其实,在钱塘一战中,严毅就已经从会稽军缴获了十余架床弩,不过这些床弩只是旧式弩,射程只有七百步。

吴修对贩卖双弓床弩之事,只是略微迟疑便答应下来。首先,已经有许靖贩卖平海在前。其次,他对双弓床弩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此弩只是在旧式弩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百步射程,区别不大。

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对军伍之事的认知还停留在谋略战术、士卒数量和操练、粮秣供应等方面,对军事技术普通缺乏重视。

但拥有后世思维的严毅却是十分清楚,这区区两百步里面蕴含的重大价值。

他隐约记得,床弩技术发展至巅峰时,射程好像已经达到了两千步,乃是绝对的战争利器。而这个射程提升的过程,足足经历了数百年。

要想将床弩射程从几百步提升到两千步,可不光是增加几头拉弦的牲畜这么简单。正如后世的战机一样,不可能一下子就从三代机进化到六代机。

期间会经历一个漫长的研发过程。

会稽床弩的射程从七百步增加到九百步,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严毅用区区一千五百万钱换来这两百步的提升,简直就是白菜价。

交易达成后,吴修片刻没有多待,逃也似地离开了钱塘。这是一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令他深感羞辱的地方。

严毅对此人也没有丝毫兴趣,他还有更重要的人要接见。

略微休息之后,他便在听事堂召见了两个来自荆州的客人。

其中一人,锦缎绕身,蹑丝履,商贾气息十足,乃是依附刘表的陶氏商行二当家陶彦。

另一人的来头就更大了。

此人姓伊名籍,二十八九岁,身形清瘦,面容儒雅,双目狭长而有神,颧骨略高,颌下蓄着疏朗的短须,颇有士人风骨。

伊籍字机伯,兖州山阳郡人,与刘表是同乡,很早就开始追随刘表,如今在刘表麾下担任记室参军事一职。

严毅对伊籍是比较熟悉的,此人能青史留名,后世知名,除了其自身才能外,更重要的是在刘表逝世后,无缝衔接般地跟随了刘备。

平台有时候比自身才能更重要,伊籍无疑是一个有眼光的人。

严毅与陶、伊二人见礼后,笑着道:“久闻二位大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请坐!”

陶彦将东向首席让给了伊籍,自己则在次席坐下,脸上浮起一抹商贾之人特有的殷勤笑容:“少君击败朱治、王朗、钱铜、邹他等辈,连克三城,名震江东。在下近来在各处行走,常听人言‘严郎覆吴楚,群枭偃如蓬’,可知君之威名。”

寒暄数语后,他接着说道:“蒙少君厚爱,赐我商行此次合作之机。在下夙夜兢惕,幸得周全,已将少君所需的军械和战马安全运抵钱塘。每件军械,每匹战马,在下都已命人仔细验看,皆是上品,请少君放心。”

严毅温声道:“有劳陶君了,君难得来钱塘,不妨多留几日,让我略尽地主之谊。”

他这次与刘表合作,也是机缘巧合。

原本他是想从江东采购军械,但江东最大的几家军械商突然态度一致地大幅削减了和他的交易,只肯将一些品质中下等的普通军械卖给他,这与他走精兵路线的方略严重不符。

而这几家军械商的底细他也清楚,一是王朗,二是许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