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刺史之令

许昭的扩军,只是冰山一角。

因为扩军与财政、人事、外交、政令等因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扩军只是结果,复杂的是过程。

如今的江东,颇有几分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子。各个势力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开始积极寻求改变。

凛冬将至,山雨欲来,优者生存,劣者淘汰!

战争、扩军、严毅、吴景这些词汇,已经成为江东士族圈子里的热门话题。

倒霉的王朗不幸成为了反面教材,名声一落千丈。

三十六座城,三四万军队,连一个近在咫尺的钱塘都抢不下,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原本有望成为江东带头大哥的王朗,此刻已经沦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王朗躺平后,吴景与严氏之间的博弈再次成为江东局势的核心焦点。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战的结果将决定吴郡乃至整个江东未来的局势走向。

各个势力的斥候开始像蜂群一般涌向乌程,潜伏在乌程附近的细作也悄然加快了行动的步伐。

无数双眼睛盯紧了旋涡中的几个核心人物:吴景、严毅、许贡、严白虎、许昭、袁术...

继许昭公开站队严氏,亲自率领五千军驰援乌程后,最近没什么存在感的许贡,也终于做出了反应。

许贡最近之所以异常低调,是因为他正在暗中捣鼓一件大事!

这件事便是将扬州刺史刘繇迎入吴县,挟刘繇以令扬州!

历史上做成这件事的,本来是吴景,现如今却变成了许贡。相比吴景,许贡对刘繇的控制力更强,因为他有一块疆域辽阔且经营稳固的地盘,刘繇很难撼动他的地位。

许贡相信,一旦他完成这件事,他将立刻成为整个江东最耀眼的人物!

而现在,这件事即将尘埃落定。与他达成密谋的刘繇正在前往吴县的途中,不日即至。

磨刀霍霍的许贡,在沉寂了两个月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决定借助眼下的局势,在整个江东树立他的威信。

刘繇就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刀,他可以用这把刀来号令江东群雄。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志得意满的许贡,立即以刘繇的名义,发出刺史之令,遍传江东,要求吴、严两家罢兵停战。

严白虎见令大喜,第一时间积极响应,表示愿意遵从刺史之令。

而吴景收到刺史文书后,却是勃然大怒,气得肺都要炸了。

刘繇本是他看中的棋子,如今却被许贡抢去,反利用这颗棋子来对付他,怎不令他心中大恨!

“吴君,刘刺史初领扬州,正是兴文教、恤民瘼,与民休养生息之时。君既接令,当速速退兵,免生兵祸。”

许贡派出的使者张真,见吴景接过文书后,便一声不响地站在原地,既不回礼,也不表态奉令。心中渐生不安,忍不住出声提醒。

吴景缓缓抬起头,手掌将文简捏得咔咔作响,忽然将简掷于地上,拔出佩剑,狞笑着朝张真逼近:“许贡假传刺史文书,我正欲以顺讨逆。汝枉为张氏子弟,不辨是非,竟来送死!”

张真大惊失色,后退两步,从绶囊中取出官印,声音微微颤抖:“吴景,我乃刺史亲封的六百石谒者!你若杀我,便是谋反大罪,按律当族诛,你切莫自误!”

孙贲连忙上前按住剑柄,劝道:“府君,此无胆鼠辈,杀之无益,莫脏了你的剑。”

张真乃是吴郡四大世族之一的张氏子弟,今持刺史文书而来,若是杀了,必生祸端。

吴景岂会不知眼前这人杀不得,只是心中憋闷,无处发泄,大喝一声道:“滚!”

这一声大喝,仿佛要将他近月来的愤怒、委屈、惶恐和愧疚尽数吼出,震得军帐顶端的尘土簌簌而下。

张真仓皇退走。

孙贲挥了挥手,示意帐中诸将退下,在吴景身前轻声道:“阿舅,许贡挟持刘繇,已占大义。我等若公然违抗刺史之令,恐失人心。眼下唯有让袁术持节下令,方能消除刘繇带来的影响。我军攻伐乌程之事,是否要暂缓两日?”

刘繇身为献帝亲封的扬州刺史,在江东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若非如此,历史上的吴景也不会在手握兵权的情况下被刘繇用计驱逐。孙氏虽然不惧刘繇,但若公然对抗刺史之令,事后的麻烦和负面影响也不少。

吴景将张真骂走后,便陷入一种神游天外的状态,对孙贲的话置若罔闻。忽然仰起憔悴的脸庞,布满血丝的双眼直勾勾盯着孙贲,声音嘶哑地问道:“朱治真的死了吗?”

孙贲听到朱治二字,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神色不安地道:“应该是死了。”

这两日以来,朱治生死之事,几乎成了他和吴景的心病。

原因无它,只因刺杀朱治的刺客,正是他们两人派去的!

这件事一旦泄露出去,他二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光是孙氏诸将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们。

当初,朱治被擒的消息传来时,吴景与孙贲也曾试图营救他。然而,一切都在攻陷故鄣的那一刻彻底改变了。

由于城中内应的协助,再加上守军毫无抵抗之心,故鄣陷落的速度极快。

吴景派往钱塘的使者刚离开不到两个时辰,故鄣便在吴景军的一次试探性攻城中陷入巨大混乱,继而失陷。

吴景和孙贲顿时陷入了两难之境。

是耐心等待使者与严毅的谈判结果,还是趁着王朗拖住严毅的天赐良机,挥师东进,一举攻克乌程?

所谓谈判,没有两三日的功夫,绝难有消息传回。而谈判结果也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大概率要谈崩。

难道真要为了一个朱治,放弃近在咫尺的战机?

一面是看不到希望的等待,一面是撕碎吴郡西南屏障、覆灭严氏的诱惑。

吴景与孙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选择了后者。

于是,当谈判的使者离开故鄣不久,他们的心腹便已马不停蹄地赶往钱塘,向城内的刺客下达了刺杀朱治的命令。

这些刺客皆是孙氏培养的心腹死士,一度曾效力于朱治,为朱治暗中清除钱塘的反对者。但当朱治成为弃子后,他们在孙贲的授意下,立刻调转矛头,将手中的刀剑挥向了曾经的效力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