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水兰寺

“本土武种杂异录?”

哪怕赵槐拿起这本书看了许久,也才勉强将上面的书名磕磕绊绊地读出来,这个成色再过几年,恐怕就彻底地看不清楚了。

不过书封虽然旧得已经漫漶不清,但好在里面的文字还是正常的,这也得感谢书封的保护,为书本里面的内容抗下了许多岁月和人为的摧残。

有点意思。

单从书名来看就知道应该是一本不错的书,起码让人感兴趣。

赵槐现在就想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例子,看看能不能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这本书的种类似乎正中他的下怀。

翻看了几页,里面的内容全都是介绍一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奇特武种,不过介绍的内容并不多,大部分都只有只言片语。

可能撰书人也没有太多资料可以参考,只能把全知道的、或者是听说的,加以润色便添写上来了。

说白了,这本书就是一本猎奇类杂书,专门给那些喜欢奇奇怪怪故事的人所准备的。

不过还是十分不错的。

对于这种类似八卦的书,赵槐心里也来了兴趣,不自觉地看了进去。

这里面猎奇武种还是太多了,什么某位男子觉醒了名为“铁根”的武种,日夜抬头,不曾屈服,导致裤子一穿就会撑破,为了买裤子,家境中落,沦落成了穷光蛋......

不过后来,此人却在另一个赛道里飞黄腾达了。

至于是什么赛道,自然是懂的都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反正基本上都很奇葩。

不过这自然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内容,讲解的是一些拥有奇特之力的武种,比较光怪陆离,但也很是吸睛。

赵槐看得出神,不知不觉间,竟然看得只剩下了几页。

时间过得是真快啊。

他不得不感叹,说实话,看得还有点不过瘾。

好在还剩下两页,赵槐只能视若珍宝般,慢慢地看,生怕快一点就没有了。

这最后一个奇怪的武种和前面的那些并不同,它竟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只是在描述这名武者的奇怪行为。

或者说不是武者,而是一个乞丐。

这位乞丐成年后不久,碰上严重的灾荒,走投无路差点饿死,于是便在当地的一个寺庙出了家,成了一个和尚,以此来混口饭吃。

他虽然不是什么高僧,只是一个普通僧人,但奇怪的却是,他从出家后基本足不出户,但修为却一天又天的精进。

按理说,没有养食,武种是无法成长的。

但这个就像是凭空出现一般,令人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后面便还写到一些后人的猜测,很多都是说此人偷偷修炼,要么就是武种特殊,可以不用修炼,或者是以其他方法才精进了修为......

总之众说纷纷,怎么猜测的都有,大多收集的是坊间杂谈,百姓口口相传的传闻。

虽然不够猎奇,但这也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事件,被撰书者记载到了里面,作为其中素材之一。

“竟还有这种奇怪的事?”

这不看还好,看了之后,赵槐瞬间就有了更浓的兴趣。

别的内容他尚且还能随便看一看,就当猎奇故事瞧瞧。

但是关于修炼的,他必须得好好分析一下。

现在的他,只要看见相关的内容,就如同疯魔一般,势必要查他个水落石出,看看书中记载和自己的情况,有没有相同之处,能不能借鉴改善一番。

可惜的是,上面这本书并没有太多主人公的信息。

好在还是有一些只言片语的生平介绍。

比如这个僧人并不是本朝人,而是前朝某个年间的沙弥,俗家名字已经无从得知,但法号倒是有记载,书上说他叫“苦劳”和尚。

苦劳和尚是“水兰寺”的出家僧人,他还活着的年代,前朝国祚还尚且残余,寺庙虽然小,但却香火鼎盛,每日的香客来来往往,也算是小有名气。

剩下的内容,便是空白一片了。

赵槐只觉得可惜,不过倒也能理解。

毕竟写这种离奇杂记,主要聚焦点都会在故事上,至于生平只会写几段,用来增加故事真实性,写得太多就会本末倒置。

而且这个年代久远,甚至连前朝的哪个年间都不知道,只靠口口相传,流传到今天已经实属不易。

遗憾地合上书,放了回去,不过赵槐却有些意犹未尽。

还别说,这种书还挺好看的。

他也没继续闲着,而是继续寻找,准备挑三四本看起来还不错的书,带回去家里慢慢看。

很快,赵槐便找到了几本内容不错,对自己可能会有帮助的书,招呼来小二进行打包。

店小二自然是麻溜不已,熟练地将书本包装好,甚至还不忘用上精美的上好油纸。

“公子,这里一共有四本,每本是520文,一共2080文,不过您是新客,给您抹个零,您给二两银子就行!”

“这么贵!”

赵槐心里也有些吃惊,这才四本书,竟然就卖二两银子了。

不过很快他便镇定了下来,才反应过来自己身处何地。

这里是古代封建王朝,书纸放在哪个朝代都贵,并不是平民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这样一想,倒是能接受了。

而且玉璞京还算好的了,虽然物价高,但还没有到天价的地步,如果放到关外,那基本上会更离谱。

赵槐能够识字,少不了亲爹是个隐藏的高手,不知道从哪里总是能买来纸和书,供他启蒙观看。

这么看来,自己能接受书写教育,也是花了不少钱的。

赵槐摸了摸身上,这才发现自己银子好像不够了,不远千里跑到京都,饶是从关外出发时带了不少盘缠,也都花得七七八八了。

他只能窘迫地叫来了看书的瓶儿,并且说明了情况。

瓶儿不由苦着脸,不过最后没办法,只能自己掏腰包把书的钱给付了。

不得不说,这大户人家的侍女也是够有钱的,二两说掏就掏啊.....赵槐心里也算是开了眼界。

“放心吧。”

他拍了拍瓶儿的脑袋,安慰道:“少爷不是言而无信的人,会还给你的。”

心里却盘算着,看来这阵子不仅得忙着修炼,还得想想去那里搞钱才行。

虽说他是赵府的大少爷,但现如今什么忙都没帮上,就跟府里要钱花,多少有些不像话。

只能自食其力了。

“大少爷可不能食言。”瓶儿有点肉疼。

“当然。”赵槐信誓旦旦。

“对了瓶儿,你知道水兰寺吗?”

“不知道,公子问的是寺庙吧,玉璞京的寺庙我基本上都知道,但是没听过哪家叫水兰寺的。”

“好吧。”

两人随意闲聊了几句,便准备打道回府。

但是刚走出书肆,才行了几十步,赵槐便听到后面有人在喊自己。

“赵公子,赵公子!”

他疑惑回过头来,才看到两个一高一矮的身影,正在朝自己这里跑来。

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前几日在大街渡口,专门给自己引路的钱小康和吴青两人。

“怎么是你们?”赵槐也觉得有些巧了,算一算时间,也是别了多日了。

“我们大老远就看到公子了,”吴青显然很激动,脸上可能因为热,变得红扑扑的,“确定是您,我们才追上来的。”

“公子,我们又见面了,”已经黝黑的钱小康仍然是不怕晒,顶着大太阳,笑起来仍然开朗阳光,随后才想起什么一样,突然说道:

“没想到您竟然是赵府的大少爷!亏我们还以为您是参加招婿擂的,真是瞒得我们好苦啊。”

赵槐也有些哭笑不得,他一直都没说自己是来选婿的,只是他们单方面认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了起来:“你们这是打算去哪?”

“当然是引路啦!”

吴青一马当先回答道:“我们今天生意不错,接了一对外城来的夫妇,说是要去水兰寺上香求子,给了我们100文呢!”

“真是刻苦。”

赵槐心中暗暗竖起了大拇指,小孩哥和小孩姐好敬业,这种天气仍然坚守在岗位前线,看来自己也要学习一下这种精神。

“........”

“等等,你们刚刚说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