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如常洒满宫廷,朱棣在侍女春梅的服侍下,心中念念不忘如何获得第一桶金,踏上了前往内书堂的路途。然而,他并未察觉到,后宫之中正涌动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马皇后,这位母仪天下的贤后,平日里以慈爱待人,深受宫中上下尊敬。或许是因为太平日子过久了,许多人已经忘记了当年她执军纪时的雷厉风行,以及她如何以怀柔手段照顾好众将士的家人,赢得了无数将士的衷心拥护。
昨夜,后宫中并不太平。庆丰之处出了些许岔子,而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一批新太监宫女的上岗,由于缺乏经验,加之老资历的宫女太监推卸责任,后宫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更为惊险的是,秦王的寝宫差点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而遭殃!
消息传到马皇后耳中,她立刻意识到,后宫的纪律已经松弛到了必须整顿的地步。她深知,后宫的安宁直接关系到皇家的颜面和前朝的稳定,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于是,马皇后迅速召见了后宫中的宫女太监中的管事,准备整顿下已经出现松懈迹象的后宫,她是贤,但不是圣母,能够在军中成长,又能够替朱元璋稳定后方,没有霹雳手段是镇服不了那些骄兵悍将!
“本宫知道,太平日子过久了,有些人或许已经忘记了后宫的规矩和纪律。但本宫要提醒你们,后宫并非儿戏之地,每一份职责都关乎皇家的安危。昨夜之事,证明大家的日子都开始安逸起来了,想着皇上登基了,有了赏赐,正儿八经的可以享受皇家的泽被!”
说着,马皇后的冷冷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上位者的威势,这种威势连那些骄兵悍将都惧之,何况这些后宫的人,这让管事们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股沉甸甸的压力,仿佛连周围的空气都为之凝固。她缓缓启唇说:
“昨晚后宫里那番混乱,不是无缘无故的,定是有人疏忽了职守,有人推卸了责任。所以得追究到底,要要给大家警醒下!”
她的语气渐渐变得沉重,接着说道:“那些新来的太监宫女,要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惹出了大祸,严重的,本宫可不会手软,得按规矩杖毙;情节轻些的,也得看责任大小,领相应的仗责。本宫这里,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说到这里,马皇后的目光特意在新太监宫女们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后宫规矩的不可侵犯。随后,她的目光又转向了那些老资历的宫女太监:
“至于你们这些在后宫里待久了的,要是也敢推卸责任,惹出祸端,本宫更不会轻易放过!严重的,同样得按规矩来,杖毙不赦;情节轻些的,也得掌嘴三十,让你们长长记性!”
“司礼监林总管,你自己掌嘴二十!记得教训!”
朱棣下学归来,途中偶遇几幕令他心生疑惑的情景:太监们抬着布裹之人匆匆穿行,宫女们面颊带着红肿的痕迹,更有太监行走间显得跛足难行。若是往日的他,定要追根究底问个明白,但如今后宫纷扰繁杂,有些事,或许不知晓方为上策。
回到寝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庆丰与春梅已跪伏在地,恭恭敬敬。朱棣心中诧异,笑道:“今日既非节庆,又非生辰,你们为何行此大礼?”
春梅泪眼婆娑,哽咽道:“今日宫中严惩多人,更有甚者被杖毙。皆因昨晚诸多新人上岗,失误频出,庆丰便是其中之一,连带着许多宫中老人也受了牵连。”
言罢,春梅又接着道:“四皇子昨晚宽宏大量,未将我等交予司礼监处置,我等感激不尽。”
朱棣闻言,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今日所见之景,乃是太监们抬运亡者离宫。他轻叹一声,心中暗道:母后平日里慈眉善目,被后宫奴婢们视为活菩萨,却未曾想,这菩萨亦有雷霆手段,其严厉之处,丝毫不逊于父皇朱元璋。
朱棣望着跪伏在地的庆丰和春梅,感慨万千,真的是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学就会。这一次的风波正是自己收服眼前两人的机遇。他轻声开口说:
“庆丰、春梅,起来吧。昨晚之事,,本宫心中自有分寸,既然赦免了你们!不会再责备于你们。后宫规矩繁多,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但本宫也明白,规矩虽严,人心却需温暖。一味苛责,只会让这后宫变得更加冷漠无情。”
庆丰和春梅闻言,再次哭着叩谢朱棣的赦免。他们缓缓起身,站在朱棣面前,目光中多了几分感激。
朱棣又道:“这宫中,讲的是规矩,讲的是道理,讲的是人情。我是皇子,负责维持后宫的秩序,但我更想让这个地方,变得温暖。你是我的人,自然要知道,什么是规矩,什么是人情。”
他顿了顿,深深看了两人一眼:“我想让你们做我的左膀右臂,在守规矩的同时,也要有灵活的思维。我保护你们,你们也要对我忠心耿耿。从今往后,为我效忠,为我所用,完成我所交代的任务,而不是仅仅在这里服侍我的起居?”
庆丰和春梅一听,相视一眼,有什么能比得上救命之恩?她们再次跪下:“小的愿为四皇子做牛做马!”
朱棣这才满意的一笑,伸出手来,将二人搀扶起来。你们要相信,你们的忠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荣华富贵自不必在说,甚至在很多年以后,你们的名字都会被载入史册!”
此刻的朱棣,不过八岁大的孩童,却在这两人眼中,他那挺拔如松的身姿和稳重沉着的气质,让人难以将他与一个孩童联系起来。他们心中对这个皇子的敬意油然而生。
朱棣昨天还在愁自己没有可用之人,没有想到一场风波竟然让自己得以借此收服了两个手下。虽然以前春梅对自己照顾有加,但是毕竟年龄的差距,让春梅只是从服侍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两人的关系,而不是效忠朱棣。
而庆丰同样刚刚来,他的目标就是在这里吃饱饭活下去,至于效忠,还不在他的考虑范围。现在庆丰知道自己只有依靠朱棣才能在皇宫中生存。所以他立马选择臣服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