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5章 观山书院到蒲罗中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瓜州有点甜
- 1977字
- 2025-04-11 15:20:03
“一定是这个地方。还有,像这样充满中原风情的城市,你上哪去找?”
李谊虽然看到很多昆仑奴在码头周围干活,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长安城里的权贵们都喜欢用昆仑奴,但蒲罗码头上的昆仑奴却是太多了些。
“这里的温度高达三十八度,与房郎君所说的完全吻合。”
朱慎和朱言则是拿着一根温度计,在上面写着什么。
温度计在观狮山书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格物书院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支。
朱慎,朱言,这一次南下,两人都是做足了准备的。
“对啊,房郎君说过,蒲罗中应该是靠近赤道的地方,再往南走,便能看到新的海岛,那传说中的澳洲,应该就在蒲罗中的西南方向。”
朱慎一脸期待的看着南边。
这一路上,他们见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在来的路上,他们已经确认了很多教谕们说过的话,尤其是燕王与房教谕的话。
所以,在到达蒲罗中之前,李谊和李庚他们就已经商量好,在抵达蒲罗中后,先休息半个月,再出发前往传说中的澳洲。
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的探险船刚刚靠岸,所有的船员都站在甲板上,欣赏着港口的景色,哈梅德也是一脸好奇的打量着这艘船。
捕鱼队的飞剪造型很特别,速度也很快。
这一点,哈梅德是知道的。
很多南洋的商人,都想从捕鱼队那里弄到一艘飞剪船,但是都没有成功。
眼前这飞剪船,却明显比之前见过的任何一艘都要大上一圈。
能有这样一艘船的主人,绝对不是一般人。
“萨布尔,回去之后,你去打听一下,这艘船是哪一家商行的,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尝试接触一下,哪怕是一开始给些好处,也无所谓。”
哈梅德好奇地打量着从飞船上下来的船员,脸上的好奇之色越来越浓。
出海的水手,身上都带着一股彪悍的气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年头,想要在大海上生存,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
不过,眼前这群人,看起来倒是有几分儒雅之气,倒像是蒲罗中城的私塾教谕。
“主人,这些唐人恐怕来头不小。回头我请那些唐人在码头上吃顿饭,顺便打听一下。”
波斯的局势,一年比一年糟糕。
哈梅德心中焦急,却又无可奈何。
以他对隔壁正在崛起的帝国的了解,如果波斯真的沦陷了,自己家族的麻烦可就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未雨绸缪是非常重要的。
据哈梅德所知,也只有这个东方国家,能够与大食抗衡,其他国家根本不够看。
如果想要在新国都定居下来,那么大唐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哈梅德才会如此关心蒲罗中内部。
……
广州的光塔码头,这些年越来越热闹了。
去年年底,在李想的提议下,段家派人前往广州,收购了数千亩农田,种植甘蔗。
广州虽然是岭南道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但这里的房价,却远远比不上长安城。
这让段家更加坚定了甘蔗种植的信心。
土地便宜,意味着成本低,只要价格合适,就能赚到钱。
“郎君舟车劳顿,辛苦了。”
段开山刚下了船,段家派来广州负责甘蔗种植的段刚便已经等在那里了。
段刚知道今年春天段开山也要来岭南,所以每天都派人在码头等着,一看到段家的船进了港口,就立刻派人来通知他。
这样段开山下了船,第一时间就能看到他,这也是段刚的一点小心思。
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现在,段开山对广州的甘蔗种植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如果段刚能够及时上报,那么这份功劳就是他的了。
“段刚,你是不是把甘蔗种下去了?”
段家虽然在长安城之中,也算得上是一方豪强,但要说一下子买下广州府一万多亩的地皮,就算是比关中要便宜,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段开山不得不重视起来。
“郎君,已经种下了,而且如今长势良好。这岭南气候比关中要温暖许多,甘蔗长势极好,估计六月和七月就能收获,到时说不定还能种出第二批。”
段家在广州唯一的产业就是甘蔗,所以段刚必须要熟悉甘蔗的种植技术,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呆太久。
要知道,房家和燕王府,都派了各自的管事,来广州买地种甘蔗。
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自然能看出谁的成绩更好。
“广州是不是种植甘蔗的地方多?”
段开山从船上下来,跨上段刚备好的高头大马,缓缓而行。
段开山这还是头一次来到广州,按计划,起码要待小半年的时间,自然要好好观察一番。
“以前种了不少,但都是零散的,大部分都是农民自己种的,然后榨成汁液,然后卖给商人,或者自己吃。辛亏大部分农民都种上了甘蔗,否则的话,我们还真找不到这么多的甘蔗地。”
“几万亩?”
段开山疑惑的看着段刚。
他们家买的地不就是万亩甘蔗吗?
“不错,段家有一万多亩地,而房相府那边,也有近万亩。许管事一出手就是三万多亩,而且还在继续收购。不过,因为甘蔗的原因,有几块地还没种上甘蔗,一年两季的产量可能不够。”
段刚这些日子,于公于私,都与燕王府和广州的大管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络。
岭南毕竟是冯家的势力范围,长安城之中,段家可以横着走,但是到了广州,就不得不收敛了。
“燕王府现在由谁负责?”
段开山听完段刚的解释,也是恍然大悟。
种植甘蔗,是段家在李想的建议下做的。
“是燕王府许参军长子,许贵。”
“许敬宗唯一的儿子被燕王派去广州了?看来他对广州的甘蔗种植很有信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