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暴动得到拥护

队员们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他们知道,这场战斗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同胞。

无论前路多么艰险,他们都已下定决心,勇往直前。

天刚蒙蒙亮,东方的天空微微泛起鱼肚白,整个大地还在一片朦胧之中。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暴动的队伍开始行动了,他们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朝着龙须崮的方向奔去。

龙须崮山势险峻,但暴动队员们毫不畏惧,

他们手脚并用,艰难地攀爬着,

汗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浸湿了衣衫,可没有人停下脚步。

终于,他们登上了山顶,山顶的风呼啸着,仿佛在为他们的行动呐喊助威。

队员们迅速展开行动,有人从背包里取出一面鲜艳的红旗,

那红旗在微弱的晨光中显得格外耀眼。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红旗插在山顶的最高处,

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队伍中有人高声喊道:“同志们,武装暴动开始了!”

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整个山谷之中。

紧接着,更多的声音加入进来,

他们庄严地宣布武装暴动,那声音如同滚滚春雷,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紧接着,暴动队伍打出了口号: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旧政府,建立苏维埃!”

这些口号如同一把把利剑,直插旧社会的黑暗心脏。

队员们齐声高呼,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一波接着一波,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激昂。

那声音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暴动队伍没有停留太久,他们迅速整队,朝着蒙阴县张庄镇和坡里镇出发。

一路上,他们高举红旗,高呼口号,吸引了沿途无数村民的目光。

村民们有的站在自家门口,有的从田间地头跑出来,好奇地看着这支队伍。

暴动队员们一边走,一边向这些村民们宣传,

告诉他们暴动的意义,告诉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

当他们到达张庄镇和坡里镇时,

镇上的居民早已被这股气势所震撼,纷纷围拢过来。

暴动队伍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没收了附近地主的粮食,

这些粮食原本是地主们从穷苦农民身上搜刮来的,如今又回到了农民的手中。

队员们把粮食一袋袋分给穷苦农民,

农民们看着这些粮食,眼中闪烁着泪花。

他们知道,这是暴动队伍为他们争取来的,是他们翻身做主人的希望。

农民们激动地握住暴动队员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谢谢你们,谢谢共产党!”

暴动队伍的行动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农民被他们的行动所感染,纷纷加入到暴动队伍中。

他们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扁担,

有的甚至只拿着一根木棍,但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坚定。

这些新加入的农民为暴动队伍注入了新的力量,

队伍越来越壮大,气势也越来越磅礴。

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

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就一定能够推翻旧政府,建立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龙须崮暴动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

瞬间震动了KMT(国民党)地方当局。

国民党蒙阴县政府惊慌失措,迅速下达了围剿令,

要求县大队立即前往龙须崮,

务必尽快扑灭这场暴动的火苗。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国民党当局的计划发展。

蒙阴县大队副大队长黄咏周,

表面上是国民党县大队的副职,实际上却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成员。

接到围剿命令后,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一方面,作为国民党县大队的副大队长,他有责任执行命令;

另一方面,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坚定地站在共产党这边,

他深知这场暴动的意义,也深知那些暴动队员都是为了穷苦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战。

经过短暂的思考,他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黄咏周开始在县大队内部制造各种借口,尽力拖延围剿行动。

他一会儿说队伍需要休整,一会儿说物资准备不足,

一会儿又说地形不熟悉需要先进行侦察。

总之,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把围剿行动的启动时间一拖再拖。

与此同时,他秘密地与暴动队伍取得了联系,

将围剿的消息传递过去,提醒他们作好应变准备。

县委得知龙须崮暴动面临危险后,也迅速采取行动,

仓促发动其他地区的暴动人员前往支援。

然而,国民党当局早已察觉到了他们的行动,

鲁南民团军在途中设下了重重埋伏。

支援队伍在前往龙须崮的途中,遭遇了鲁南民团军的堵截。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由于支援队伍仓促出发,

准备不足,最终未能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支援行动失败。

国民党蒙阴县政府见黄咏周迟迟没有行动,围剿毫无进展,便怀疑他有问题。

经过一番调查后,他们发现了黄咏周的真实身份,立即将其撤职。

随后,他们纠集了数百名武装人员,

气势汹汹地向龙须崮扑来,企图一举消灭暴动队伍。

九月十二日,龙须崮的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暴动队伍的领导人黄月明、崔全法、李寅彬等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他们深知,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硬拼是不现实的,

必须尽快做出决策,保存实力,为以后的斗争留下火种。

经过激烈的讨论,他们最终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由娄家骃率领二十余名精干武装人员转移去鲁山,

那里地形复杂,便于游击作战,可以为后续的斗争创造条件。

其余人员则撤离龙须崮,分散隐蔽到附近的山区和农村,

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这个决定虽然艰难,但却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

敌人得知暴动队伍转移到鲁山后,迅速调整部署,紧追不舍。

不久,他们便尾随而至,将娄家骃率领的二十余名精干武装人员团团围住。

娄家骃深知此次战斗的艰巨性,

但他毫不畏惧,坚定地对队员们说:

“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身后是无数穷苦百姓的希望。

哪怕只剩一个人,我们也要坚守阵地,绝不后退!”

队员们被他的豪情壮志所感染,

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