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鲁国灭掉邾国的同时,宋景公也灭掉了长期以来与宋交恶的邻居曹国。
曹国位于宋、鲁、卫、郑四国之间,都城陶丘,始封国君曹叔振铎是周文王与太姒夫人第六子、周武王之弟。作为一个小国,曹国深受晋、楚多年争霸的磨难,而且不得不依附周边大国宋、鲁、卫、郑四国。春秋末期这段时间,中原诸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曹国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齐桓公称霸中原时,曹国归附于齐国。齐桓公去世之后,曹国曾与卫国、邾国一起,派出军队跟随宋襄公一起进入齐国都城临淄,平定齐国内乱,拥立齐太子昭继位。后来晋文公成为中原诸侯霸主,由于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前曾在曹国受辱,因此晋文公曾率领晋国大军讨伐曹国,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称霸中原后,宋国开始没落,曹国一直依附于晋国,没有太把宋国当回事,引起了宋国的不满。
宋景公即位于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曹悼公前往宋国朝见新君宋景公时,被扣在了宋国都城商丘,第二年死于宋国,两国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由于当时晋国仍是诸侯盟主,曹、宋还算是晋国领导下的同盟国,因此也就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宋景公十六年)曹伯阳即位。第二年(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宋景公十七年),宋国驱逐了桐门右师乐大心,乐大心来到曹国。曹伯阳不顾群臣的反对,不怕得罪宋国,收留了乐大心,其实乐大心是想暂居曹国,他的真正目的地是自己在晋国的采邑州县。曹伯阳三年(宋景公十八年),逃奔陈国的宋公子地、公子辰和宋大夫仲佗、石彄潜入宋国萧城叛乱,乐大心也从曹国到达萧城参与反叛,搞得宋国一片大乱,此事加剧了宋景公对曹国的憎恨。
曹伯阳即位后不务正业,特别喜爱打猎射鸟。曹国有人梦见一众君子立于曹国土地神社墙外,商量灭亡曹国;始封国君曹叔振铎请大家等一下公孙强,大家答应了。第二天早晨,此人梦醒之后,到处打听,没有找到公孙强这个人;他告诫自己的儿子说:“我死之后,你如果听到一个叫公孙强的人执政,他会祸害得曹国灭亡,那时你一定要离开曹国。”
公孙强是曹国庶人,也就是普通百姓,他也擅长射鸟。曹伯阳六年,他听说国君也喜欢田猎射鸟,有一次他射中了一只稀有的大雁,通体皆白,就跑到都城将此白雁献给了国君曹伯阳。这个昏君曹伯阳非常高兴,与公孙强谈起了国政大事,没想到这位草民公孙强应对得体,很会讨国君欢心。曹伯阳就让公孙强做了曹国的司城,主持朝政,对他非常宠信。那位梦中听到公孙强名字的曹人之子听说公孙强主持曹国政事了,吓得马上逃离了曹国。
不学无术的公孙强在曹伯阳面前大谈诸侯争霸之说,只知田猎射鸟的昏君曹伯阳还大为欣赏,到处对人说“曹有公孙强,寡人之幸!社稷之幸也!”曹伯阳采纳了司城公孙强的策略,背叛了晋国,还出兵攻打宋国。
宋国为了报复曹国容留支持叛臣乐大心,在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曹伯阳十年,宋景公二十五年)派出大夫乐髡率军讨伐曹国;并在三年之后(鲁哀公六年)再次派出左师向巢率领宋军攻打曹国。宋师退兵后,曹国不但没有归附宋国,司城公孙强反而劳民伤财,为了抵御宋国再次来袭,在都城附近修筑了五座城池。曹伯阳采纳了司城公孙强所谓的“图霸强曹”战略后,在鲁哀公七年出兵攻宋,这种自不量力的愚蠢之举,惹怒了宋景公。
宋景公在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冬天亲自率领宋国大军讨伐曹国,由于曹国已经与晋国断交,晋国没有出兵相救。宋卿、右师皇瑗曾在年初率师讨伐郑国,因为郑国背叛了晋国,表明了自己仍然尊晋国为盟主的立场,同时也是报复郑国收留了从萧城兵败逃奔郑国的公子地、公子辰等人。正因为如此,当宋国围攻曹国都城时,郑大夫桓子思启奏郑声公道:“宋人占领曹国,将是郑国大患,不可以不救。”郑声公于是派出了郑卿驷弘率军攻打宋国以救援曹国。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正月,宋景公得报郑军攻打宋国,于是下令停止攻打曹国,回师抵御郑国军队,并命褚师子肥率军殿后掩护主力撤军。褚师,也称市令,是一种官职,负责掌管集市和贸易。褚师子肥根本没有把曹军放在眼里,率领宋军从容不迫,缓缓回撤,曹军兵士大肆辱骂褚师子肥,子肥便命后军停止前进,其实这是为了吓唬曹军。宋景公率领大军前行,见后军迟迟没有跟上,便下令大军停止前进,等待子肥率领的后军。当他听到兵士报告,曹军辱骂负责殿后的宋军时,勃然大怒,命令宋军全军回返,猛攻曹国都城陶丘,破城而入,俘虏了曹伯阳和司城公孙强,当场下令诛杀,曹国由此绝祀。宋国灭曹之后,郑卿驷弘率军没有达到救曹的目的,也撤回了郑国,但在一年之后(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郑国又一次攻打宋国。郑卿罕达有一个宠臣名叫许瑕,向罕达求取封邑,罕达左思右想,找不到合适的城邑赏给许瑕。许瑕就向罕达进言,可以攻取宋国的城邑赏给自己作采邑,罕达应允了,命许瑕率领郑军攻打宋国的雍丘城。
宋国吞并了曹国后,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粮食、人口、战车数量都增加了不少。本来宋景公灭曹之后,就盯着郑国,公子地、公子辰等人在宋国萧城叛乱兵败后逃到了郑国,郑国还将他们安置在了与宋国相邻的五座城池中,宋景公不仅想从郑国身上赚取便宜,更重要的是要剿灭公子地、公子辰等人,以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现在郑国送上门来了。于是宋景公派出右师皇瑗率领大军救援雍丘,皇瑗领军包围了许瑕所率郑军,每天修筑一座堡垒,挖一条壕沟,郑军兵士见后军心大乱。罕达从郑国境内率领兵马前来营救,但是大败。二月十四日,宋师在雍丘全歼郑军,只留下了有才能的郏张、郑罗等人带回宋国,其余全部歼灭。
宋景公按部就班地实现着他那弱郑强宋、剿灭公子地、公子辰的计划,他在当年(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秋天亲率宋军再次讨伐郑国。郑国君臣放眼四顾,齐景公已逝,齐国忙于与吴国、鲁国纠缠,怎会赶来救援郑国?更不用说楚国、吴国了,目前只好派出使节前往晋国,表示愿意再次归附晋国,请求晋国救援郑国。
晋国正卿赵鞅命人为救援郑国占卜,得到了水流到火的兆象,赵鞅召见了晋国史赵、史墨(蔡墨)和史龟三位史官,命三人对占卜的结果进行解读。
太史龟说:“此兆象叫做阳气下沉,可以发兵,有利于攻打姜氏(齐国),不利于攻打子商(宋国)。伐齐则可,与宋国为敌不吉利。”
太史墨说:“盈,是水的名称;子,是水的方位。名称和方位相当,不能侵犯。炎帝是火师,姜姓是他的后代。水胜火,攻打姜姓(齐国)是可以的。”
太史赵说:“河川满盈,流波湍急,不可游度。郑国的武子賸(郑卿罕达)为宠臣攻打宋国,有罪也,不可救。救郑必与宋战,不吉利,不知其他。”
赵鞅一听,三位史官都说救郑不吉利,于是命家臣阳虎再用《周易》占筮,得到了泰卦变成需卦,阳虎解释道:“《泰》卦爻辞有‘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之语。宋国正处在吉利之时,不可与之为敌。宋国始封国君微子启,是商朝帝乙的长子;宋国和郑国有甥舅之亲。祉,是福禄爵位。如果帝乙的长子嫁女儿而又有吉利的福禄,我们又怎么能够吉利?”阳虎借占筮的卦象爻辞告诉赵鞅,宋国目前运势正盛,晋国伐宋救郑不吉。
赵鞅这下没话说了,众口一词,都说救郑伐宋不吉利,于是就不提此事了。宋国得知晋国没有出兵救援郑国后,又在第二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95年)夏天再次兵伐郑国。晋国方面,既然占卜提到伐齐则可,赵鞅就开始谋划起了伐齐之事,毕竟齐国多次救援晋国反叛的范氏和中行氏,现在晋国内乱平定,也是时候给齐国一个教训了。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九月,齐国大夫闾丘明从鲁国迎回了齐悼公夫人季姬后,齐国与鲁国盟好如初。国君夫人都是齐国执政季康子的妹妹,两国还打什么仗呢?齐悼公在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春天,派出使臣公孙绰访问了吴国。由于齐国曾在半年多以前遣使赴吴,请求吴国出兵联合讨伐鲁国,现在齐国不想伐鲁了,所以公孙绰的使命就是禀告吴国:齐国不再请求吴国出兵伐鲁。
吴王夫差听后不高兴了,你们齐国拿寡人耍着玩儿吗?他对齐使公孙绰说:“去年寡人听到了贵君的命令,现在又变了,吴国不知道该听从什么了。寡人将率军前往齐国聆听贵君之命。”吴王的意思非常明确:吴国要讨伐齐国。
吴王夫差为了便于北上争霸中原,征发役夫,在吴国的邗水旁修筑了邗城,并从邗城向北开挖运河,连通长江与北面的淮水,名叫“邗沟”,也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吴国的战船可以直达淮水,对吴国北上中原用兵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