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发展
- 黄明辉 王廷勇主编
- 1503字
- 2021-04-16 12:32:53
一、旅游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一)旅游扶贫的内涵
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路径之一,是在国家有关扶贫方针政策指导下,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通过对旅游资源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区域支柱产业,发挥旅游业在脱贫攻坚战的拉动能力、融合能力,从而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其核心内涵是通过旅游发展,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和发展机会,实现稳定脱贫、稳步致富的目标。遵义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发展旅游已然成为遵义市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对于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及实现乡村振兴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旅游扶贫的意义
1.旅游扶贫是国际减贫的重要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致辞时指出,旅游业不仅是中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舞台,也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中国政府将在未来5年内通过发展旅游业帮助1200万人口脱贫。在“旅游促进扶贫”高峰论坛上,来自阿根廷、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欧洲议会、首旅集团等国际组织和企业的12位嘉宾,围绕强化旅游对扶贫的贡献、帮助贫困人口融入旅游价值链、建立旅游扶贫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共识。
2.旅游扶贫是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
旅游扶贫实践中要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是引领遵义市旅游扶贫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具有时代特点又融合传统地方文化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是进行旅游扶贫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遵义市作为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其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旅游扶贫发展,能够广泛宣传遵义市的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发展成就,极大提高遵义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带动区域间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3.旅游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旅游扶贫可以让农民脑袋“富起来”,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实体,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培养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的村民通过参与旅游开发,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有助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脱贫”。旅游扶贫可以让乡村环境“美起来”。旅游扶贫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扶贫开发模式,能够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乡村原生态的自然与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的有机统一。
4.旅游扶贫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行动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旅游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条长,非常适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人们灵活就业、创业,是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统计数据表明,旅游业每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能够带动全社会间接增加5~8个就业岗位。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把遵义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业,能够有效缓解就业供需矛盾,实现以就业促增收,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