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环境下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策略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从全球性大国走向全球性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华侨华人成为传承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和平发展的使者,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认同、构建和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世情、国情、侨情新环境下,这一年,国务院侨办推出“文化中国”系列活动,并经过多年打造,现已成为提升侨务文化工作的核心品牌。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侨联恢复活动三十年。党中央对侨联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即“三个最大限度”[16]“发挥四个作用”[17],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2008年7月,时任侨联主席林军在全国侨联文化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实现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侨联文化宣传工作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传承中华文化工作,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独特作用;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拓展交流渠道、丰富民族特色,使各国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为我国的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18]。这一年通过了对侨联文化宣传工作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等的调研和探讨,初步形成了侨联文化宣传总体工作布局。

随着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和频繁,中华文化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这就要求我国侨务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侨务文化政策也更加积极主动。为此,在2009年第八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确立了“两个并重”的总体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工作向海外工作拓展、老侨工作向新侨工作拓展。同时,修改的《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增加了“促进海外华文教育”条款。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1—2015年)》标志着侨务工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纲要》明确了新时期侨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三是拓展侨务公共外交,四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五是努力营造对我友好舆论环境,六是加强对侨胞的联谊和引导,七是大力拓展华文教育,八是依法维护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纲要》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侨务工作发展的规划,为侨务工作发展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侨务工作的内涵。

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已然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2012年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指出:侨务工作要自觉肩负起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推动国家文化发展的使命。时任侨联主席林军也在全国侨联文化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团结凝聚广大侨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过程;就是“以侨为桥”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共同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增强对一个中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历史、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共同致力祖国和平统一的过程;就是各级侨联组织坚持“为侨服务”宗旨,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也是海内外侨界凝心聚力的过程[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又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国家软实力建设步入新的境界,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侨务工作也迎来新的机遇期。2014年,党中央立足我国改革发展全局和海内外侨情变化,印发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者”。同时要求,一要顺应海外侨胞的文化情结,加强侨乡文化遗产保护,依照有关规定开展民俗文化交流、祖地文化交流、寻根之旅、重大历史事件纪念等活动,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二要深入开展“亲情中华”等主题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三要积极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使中华文化在海外侨胞中代代相传。四要倡导海外侨胞积极支持、参与举办中华文化年、中国文化节等活动,参与协助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文化交流机构建设,推进中国同住在国的文化交流,使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相通,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亲和力、影响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