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诗文集版本考述与十国文学研究(全二册)在线阅读
会员

十国诗文集版本考述与十国文学研究(全二册)

李最欣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1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4 16:36:52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CZW004)的最终成果。第一编《十国艺文志考索》全面考察了有过著作的十国文人及其著作的种类、流传、存佚情况;第二编《十国文人集部著作序跋文字和著录文字辑录》考察了历代学者,尤其是历代刻书、藏书的学者,对十国文人屮有诗文集善本著作存世的文人作品的评价;第三编《十国文人集部著作流传过程和版本源流考辨》在辑录著录文字和序跋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版本异同,考察了有诗文集善本著作存世的文人集部著作的版本及演变,并制作了《流传过程和版本源流示意图》;第四编《十国文人生平事迹与作品真伪辨正》考察了十国文人生平事迹和作品真伪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五编《十国文学创作述论》通过仔细分析作品文本,兼顾前人的选录和评价,采用以人为纲的方法,对十国文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的讨论对象是古典白话小说中所谓的“无事之文”,即在整个故事的叙述框架中看似“赘余”的“闲笔”。这些“赘余”笔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以认定与主干的故事情节不发生因果联系的枝节性叙事,另一部分可以笼统的概括为一些琐屑的指涉、叙述者介入对叙述造成的干预。本书以《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白话小说为例,说明中国古典小说通过是如何将多重事件与人物活动错综并置以模拟真实生活的共时性(synchron
    刘佼文学19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20世纪30年代上海各种政治集团和文化力量对“鲁迅形象”的不同选择、阐释和评判,明确提出“上海鲁迅”的重要概念,深度发掘其背后所潜藏的话语冲突,具体呈现鲁迅形象建构与30年代中国革命之间的密切关联,将研究视野从文学史范畴延伸到了文化史、思想史、革命史等领域,极大地拓展了鲁迅研究的深广度,有助于双向考察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互文视野中将研究论题不断引向深入。
    禹权恒文学24.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宋诗在北美的跨文化传播为考察对象,以学术史梳理、话语分析为基本视角,以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成果之发展史、研究领域、主要特征、研究方法为论域,通过对大量散见于专著、学位论文、期刊中的英文文献进行搜罗、整理与研究,深入全面呈现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基本概况、传播规律、研究范式、名家名著,并揭示其对当下中国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北美汉学界主要从宋诗类别、宋诗“自我”、宋诗“因革”、宋诗与政治、
    万燚文学16.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结项系列成果子课题(基础原理部分),系统探讨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含网络文学评价的艺术哲学前提、评价主体身份、评价体系建构原则、评价体系构建关联要素,网络文学评价的维度选择与对象区隔、评价体系、逻辑层级、指标设计与要素倚重,以及网络作家的评价标准、网络作品的评价标准、文学网站评价标准等,是一部切中网络文学评价基本学理问题的原创性理论专著。
    欧阳友权文学37.8万字
  • 会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1931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被广泛传诵。“百草园”作为鲁迅回忆空间的专有名词,具有不可移动的经典地位。本书将“百草园”由现代中国人童年的精神“乐园”,还原为一个包含了家族史、阅读史、文学史等多重意蕴的历史空间。“百草园”的诞生是周氏兄弟诗文对话的产物,二人围绕“园”展开的系列写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百草园”也由绍兴周家新台门的后园,升华为一个具有追索五四新文学起点意义的文学
    丁文文学20.7万字
  • 会员
    对宋诗宋注的研究,近年来学界颇多关注,但远不够充分。本书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从文献出发,从问题出发,首先对宋诗宋注进行全面的文献考察,较之前人有所驳正和增补;既而就宋诗宋注与唐诗唐注的渊源关系、宋诗宋注与宋代《文选》的传播、宋诗宋注与宋代诗学的互动和南宋的理学家诗注等问题展开讨论,视野开阔,思考深入,能发前人所未发,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新鲜的结论。
    李晓黎文学20.1万字
  • 会员
    乾嘉时期,朴学取代理学成为主流学术,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观念。乾嘉学人重新思辨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关系。袁枚的性灵说与翁方纲的肌理说,前者对抗朴学,后者拥抱朴学,两者旨趣迥异。性灵说与乾嘉义理有内在的一致性。朴学的博雅考证推动了乾嘉时期的骈文创作。乾嘉学者将骈文视为文章正宗,此时的骈散之争是汉学与宋学之争的延伸。在乾嘉朴学的影下,通俗文学也具有了浓厚的考证色彩。
    梁结玲文学35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小说文本和史料分析人手,重点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河南长篇小说创作的基本状况,并对每个时段的代表作品进行了个案分析,从中发现了河南长篇小说一些相对突出的创作现象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与中原地域相关的某些“特色”和“规律”。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竭力避免概念的先行介入,避免为论证观点而选择材料的方式,尽量从作品“现场”出发,在大量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以“问题”为突破口,寻求河南长
    张东旭文学15.2万字
  • 会员
    在古代文明世界,印度和中国各自创造独具一格的文学理论体系。本书设立十二个论题,对印度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说明中印两国古代文学理论表现形态迥然有别,而基本原理贯通一致。
    黄宝生文学3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