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蝴蝶效应:虫胶、蚕丝、胭脂虫红如何影响人类文明,塑造现代世界
更新时间:2023-08-14 14:41:39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一提到昆虫或虫子,总不免让人感到厌恶。但实际上,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昆虫。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昆虫如魅影般无所不在,并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影响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在美洲,使用胭脂虫红有着悠久的历史——阿兹特克人继承了前辈的传统,胭脂虫雌虫被碾碎,制成深红色染料,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内都能保持鲜艳的色彩。殖民时期欧洲人对此兴致盎然:红色对他们来说象征着活力。“想象一下,满载着胭脂虫红的船只接连横渡大西洋,每磅胭脂虫红染料都要用7万只被碾碎的雌虫尸体制作而成。”蚕丝在世界历史和当代社会中都迸发着强大的影响力。罗马人在公元前53年第一次见到了光彩夺目的丝绸,当安息帝国的旗手展开用金线绣成的猩红色丝绸旗帜时,罗马军队呆住了,以至在战争中分了心。丝绸的现代制造工艺与古代的非常相似,这一古老工艺与21世纪的营销手段相结合,确保了丝绸在时装业的中心地位。虫胶来自紫胶虫的琥珀色树脂分泌物,用于制造包括虫漆、留声机唱盘、种植牙体在内的多种产品。从19世纪90年代虫胶唱片问世,到1962年百代唱片公司将其最后一批78转虫胶唱片撤下,这些脆弱的凹槽唱片曾经占据了世界各地乐迷的书架。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王瑜玲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爱德华·梅利洛
最新上架
- 会员这是一部完整叙述北京地区从幽蓟远古文明到辽金时期北京文化格局确定的文化史研究专著。全书从远古时期北京周边不同文化板块与北京文化起源的关系,到秦汉及以后的魏晋十六国北朝北京地区各民族文化整合,再到辽南京、金中都北京成为全国南北文化的交融中心的文化变迁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作者在北京文化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历程中,突出强调北京地区不同文化板块整合、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化发展特征,具有独到的学术观点,是一部文化33.4万字
- 会员这是第一部解读“无陂不成镇”现象的文化“史记”。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既将“无陂不成镇”放在北纬30。的文明坐标上解读,结合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融发展过程,揭示其“楚风豫韵”的文化特征,又从《诗经》《楚辞》《史记》等中华文化经典中,查证“无陂不成镇”含义的衍变与方言源头。同时,以考古成果、方志、家乘等多重证据支撑,传承开新,探寻“无陂不成镇”的当代价值。真可谓“一头连着古老的楚魂,一头通向生机勃勃的文化49.4万字
- 会员本书以“二重证据法”,对楚简文字的形义进行思想文化的解析,揭示出了先秦思想观念史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个别地方破解了相关学术研究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本书的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概述了本书的“汉字文化学”研究视角及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第二章对楚简文字中的“道”(“”)“仁”(“”)“贤”(“”)和若干从“刀”“斤”“戈”字的特殊写法及其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化19.1万字
- 会员《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本辑分为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三个部分,主要探讨了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在形象史学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历史遗存与政治、宗教、文化艺术一体化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文化16.5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完整、系统阐述有清一代北京文化发展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十四章,从满洲人入关进入北京,到清王朝灭亡,围绕着北京文化发展变化的脉络,将清代不同时期北京文化的文化形态、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通过对清代北京文化二百六十余年的变迁阐释,揭示了经历了清代一朝,北京文化如何成为北京古代历史上最为成熟、最为完备的文化体系,展现出清代北京文化在北京史研究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作者通过文化2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