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笺证稿在线阅读
会员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7.1万字

更新时间:2020-11-17 17:31:08 最新章节:作者附記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有关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研究专著,包括《长恨歌》、《琵琶引》、《连昌宫词》、《艳诗及悼亡诗》、《新乐府》及《古题乐府》六章。
品牌:上海古籍
上架时间:2020-08-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古籍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寅恪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专著较为系统地阐释了19世纪晚期至21世纪初,从鲁德亚德·吉卜林到扎迪·史密斯英国流散作家作品中英国人从英国到其海外殖民地和从(前)殖民地到英国的双向流散和与之相伴而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人种安全等问题。
    徐彬文学21.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唐代著名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存文献的归纳,诗歌作品的分析,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皇甫冉、皇甫曾的生卒年、仕宦经历等生平问题进行了迄今为止最深入、细致的考证;对皇甫冉、皇甫曾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艺术特点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展现出二人在各个方面的区别;对前人尚未说清的《二皇甫诗集》版本的源流及递藏情况进行了考辨。力图使本书成为唐代文学研究,尤其是肃、代两朝文学
    王超文学14.3万字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杜桂萍 陈才训主编文学27.7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民族意识视角切入,以1931年至1945年间沦陷时期文学为研究对象,从作家作品、文学期刊、集体记忆、文学思潮、叙事症候等方面探析沦陷区文学中民族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其意蕴。本书大量使用第一手史料,较为系统地从民族意识视角对沦陷区文学进行整体研究,较为深入地揭示出特殊语境中民族意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塑性,并展现出沦陷区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民族意识是沦陷区文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思想资
    冯昊文学20.7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追溯“儒学西传”的源头,从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中外文儒学译述的编目整理及提要撰写起步,主要围绕在“中国礼仪之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耶稣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三大修会的儒学译述,力求厘清其译述之间的系谱传承相互借鉴、回应问难等隐含的脉络。在此基础上,依据其对儒家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将来华传教士群体细化为“支持文化适应政策”“反对文化适应政策”“文化调和派”三派,并借助“概念史”的研究路径,对“天
    罗莹文学18.9万字
  • 会员
    如何综合评价美国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他是诗人还是罪人?如何把握他在文学、艺术、经济、政治,东方、西方,历史、现实间游走跨界的内在驱动?本书关注作为“诗人”的庞德,也直面作为“罪人”的庞德。无论如何,如此矛盾的转向与身份真实而长久地系于其一身。他与20世纪初西方现代视觉艺术的互动,特别是为英国旋涡主义艺术进行理论建树时提出的关键词ENERGY(力/能量)为本书提供了灵感与起点。于是,从庞德与西
    魏琳文学16.1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对艾柯著述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发现他对迷宫文本的思考贯穿了他整个学术和创作生涯,思想碎片散落和淹没在其理论书籍、随笔和小说的各个角落;他在代表作《玫瑰的名字》中将理论付诸实践,把理论说不清的还加以补叙。由是本书提出一个命题——艾柯其实已经断断续续、零零散散地论述过迷宫文本理论,只是以碎片形式罢了,需要联结。本书尝试对相关理论碎片进行发掘、扒梳和联结,勾勒出其迷宫文本理论的基本轮廓
    朱桃香文学23.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罗宾逊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废奴思想、宗教传统以及重农观念在美国中西部价值体系中的塑型作用,注重社会领域和精神领域、世俗生活和神圣空间的内在关联,强调人类对栖身之所的身体附着与文化归依,从而对美国中西部文化的形成、发展、运作、成效等展开全方位整体研究,将主题讨论从地域意识升华至最为广泛的生命关怀,以更全面的眼光来阐释心灵家园的意义。
    乔娟文学22.5万字
  • 会员
    在文学理论中,“阐释的边界”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命题,它以阐释的客观性和意义的确定性为核心,在不确定性思潮泛滥的当下被不断激活;它不同于独断专行的法则或律令,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路径和方法论取向,不断涉入更广阔的文化精神领域。本书从概念内涵、历史谱系、建构路径、本体形态、实践策略等不同向度切入,对文学阐释的“边界”问题加以深入分析,由此展开对当代文学理论乃至文化生态的批判性反思和话语重估。本书的目标,
    庞弘文学2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