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中国居民生活质量(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在线阅读
会员

社会变迁与中国居民生活质量(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王培刚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16.4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01 16:58:55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对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阐述了生活质量的内涵、理论、要素及其研究方法论,并重点从生命历程和生命周期视角对生活质量的多维要素进行了历时的动态解析。
上架时间:2018-01-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培刚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于上海的农村区域,对其文化服务政策和文化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认为在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时,须按照农村区域的生态特点,供给与农村生产生活相适应的文化产品。书中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及政策优化建议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在案例分析部分,从社区营造、党建引领、新乡贤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机制等视角,对相关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探求其背后的运行机制。
    文君社科14.2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北京牡丹集团关于AR/VR智慧工程中心规划方案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书中从多个角度讨论AR/VR智慧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包括AR/VR智慧工程建设背景,AR/VR智慧工程中心设计思想,AR/VR智慧工程中心建设模式,AR/VR智慧工程中心方案特点与创新以及AR/VR智慧工程中心建设条件分析,AR/VR智慧工程中心整体规划方案分析等,并对多地智慧中心行成产业新趋势进行了探讨。全书论证充分,论述全面
    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著社科16.4万字
  • 会员
    为什么我们不爱了?直击当下情感关系病症的社会学名著!这似乎是一个人人崇尚自由、追求自主的时代,无论男女都可以自行定义自己的爱情样貌,随意选择交往的对象。但更多的选择,并没有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情感满意度。爱的前景正变得愈发不确定,经历分手和离婚的人也仍然经历着心碎……这既是一部关于“心碎”的历史记录,也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的学术扛鼎之作。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潜心二十年研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
    (法)伊娃·易洛思社科23.8万字
  • 会员
    这是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所主编的四本书——《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重版典藏集,是陆学艺教授带领的中国社会结构研究课题组,深入全国各地开展实际调查调研,结合问卷、访谈、座谈、观察等多种方法,听取各界专家意见,多次开展讨论分析,不断集结成册的优秀成果。
    陆学艺主编社科117万字
  • 会员
    反贫困行动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世界范围内,反贫困也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贫困都是存在的,反贫困以及应对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辑关注的核心议题即反贫困社会政策,以及不同国家在反贫困社会政策方面的实践。
    王春光主编社科14.2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展示了世界互联网基础设施分布最广、欧洲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俄罗斯的网络发展与管理进程;借助历史事件,呈现了俄罗斯互联网治理的地缘政治环境、独特的“史前史”和鲜明的实用主义特性;分析了俄罗斯面临的“断网”威胁等挑战,进而剖析其实施“进口替代”、“黑名单”、网络反盗版、互联网主权立法等颇具争议的治理举措的动因与成效,探讨治理转向之趋势,展望中俄深化互联网治理务实
    陈春彦社科30.6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尤其是社会治理转型鲜明地成为它的重要脉络。本书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阐释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以及社会治理转型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实践路径,不仅关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变化中的制度关联,而且从社会治理转型的视角折射社会变迁的逻辑与机制。社会变迁必然会牵动社会关系变化,并引发既有秩序及其内在动力源的调整,进而产生“秩序与活力”的平衡问题。这正是
    李友梅等社科15.8万字
  • 会员
    获得感是民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其需求满足过程和结果的主观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经验的综合反应,其心理内涵应能充分体现民众心理的共识性表征。本书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范式,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建构和实证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感的内涵及其结构进行解读,建构测量指标,编制测量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阶层与流动等因素对民众获得感的影响。
    谭旭运社科12.1万字
  • 会员
    《社会史研究》是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设有专题论文、学术评论、资料选编三个栏目,专题论文刊登社会史或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实证性研究成果;学术评论刊登与本辑主题相关的学术史书评;资料选编主要选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所藏资料。本书为第8辑,以“水利”主题,内容涉及公共卫生、饮水管理、自然水域、洪涝景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城址迁移等与水利相关的制度层面问题。
    行龙主编社科24.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智慧城市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计算利用城市中的大数据,通过对多种异构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挖掘,来提取知识和智能,解决城市本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本书重点介绍智慧城市和城市计算的发展现状、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以及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灾难应急、智慧停车、智慧饮食、智慧娱乐、安全驾驶、智慧监护等典型应用,集中反映了智慧城市和城市计算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徐小龙等编著社会学18.7万字
  • 会员
    安妮·埃尔诺是著名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斯-玛丽·拉格拉夫是著名女性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1970年代以来,这两位女性知识分子一直在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保持交流。她们都出身平民阶层,如今成为社会精英,都曾受到布尔迪厄的影响,都有阶级跨越的共同经历,都是“阶级叛离者”。本书记录了两位女性之间一场关于阶级问题、代际问题、老年问题和女性主义的对谈。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最终在文学
    (法)安妮·埃尔诺 (法)罗斯-玛丽·拉格拉夫社会学6.1万字
  • 会员
    基于三十年来对新自由主义大都市的边缘性、族群性和刑罚性的比较研究,洛伊克·华康德将皮埃尔·布迪厄作为城市理论家展开了全新解读。华康德以符号空间(我们感知并组织外部世界的精神范畴)、社会空间(不同形式的资本分配)和物理空间(建成环境)三元辩证法来探索城市,发展了布迪厄的拓扑社会学,并证明其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既可以激发城市研究的活力,也可以挑战城市研究的正典,从而绘制出全新的城市理论图景。
    (法)华康德社会学20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对女性身体和生育权的思考辑录,分书评、法评和艺评三部分,作者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史学、政治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中西方相关诉讼及演变过程的横向对比,和对近现代以来国家与社会发展历史的纵向梳理,挖掘并回答生育权议题中所蕴含的重要的学术问题,能为当前以提高生育率为目标的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书不仅对引导和深入思考女性自身的价值和在与男性的关系中及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
    马姝社会学9.4万字
  • 会员
    孤独是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情感。它既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种罕见的痛苦。被严重孤独感攫取的人们普遍感到不被关心、不被需要、没有方向、无家可归。严重和长期的孤独是对个人和公共健康的威胁,而且存在着上升趋势。在这本富有启发性的书中,人类学家慈子·小泽-德席尔瓦研究了日本的孤独问题。她认为孤独已经成为当代日本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对此,她重点关注日本社会孤独现象的宏观统计数据的变化、亲密关系的
    (日)慈子·小泽-德席尔瓦社会学1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