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逐年记载了长达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本书在《资治通鉴》原典的基础上,撷取其精华,解读其精要,以期让广大读者在阅读历史的同时有所获。
    史料典籍30.1万字
    8.8万人气
  • 会员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强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世界的十字路口,国运兴衰牵动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中亚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们迁徙到亚洲的最西端,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仅仅经过三位开国苏丹的励精图治,土耳其人就以“帝国”自立,在欧洲留下战无不胜的威名。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苏莱曼大帝陈兵维也纳城下——鼎盛时代的
    世界史46.3万字
    8.8万人气
  • 会员
    亚洲东北部地区土地广袤,历史上诸多大小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北方民族文化。16世纪以后,俄国开始向东殖民扩张。到19世纪60年代,现代意义的俄远东版图基本形成,俄国成为中国最大的陆路邻国。此后,俄国政府通过加快移民和兴修铁路,推动了远东经济社会的变迁。苏联时期,远东地区的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在区域经济布局、对外经贸联系、地缘政治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前后,远东的发展长期停滞
    世界史72.9万字
    8.7万人气
  • 会员
    本套书的四大亮点:1)便于阅读和理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如雷贯耳,能读下来的人很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资治通鉴是编年体,一件事隔着好几卷,故事线一多,读着读着就乱了。这样的写法,对非历史专业的人来说,阅读负担太大。但是如果你就是对它感兴趣,想知道写了什么。怎么办?你需要一部书,把散在《资治通鉴》里的事件帮你整合,一事一题,首尾完整的为你讲述。而完成这个工作的,就是这套书。2)版本权威:市场
    中国史1126万字
    8.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主要论述了罗马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罗马帝国的建立,描述的时间是从优利乌斯·恺撒被暗杀的第二年开始到优利亚—克劳狄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尼禄自杀身亡的第二年为止。第一章至第六章主要叙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史。第七章至第十二章论述和分析了政府体制。第十三章至第十四章主要提供了这一时期罗马世界各地区的基本概况。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涉及了这一时期关于罗马社会、文化发展方面最重要的内容(罗马城;社会结构;艺术、文
    世界史117万字
    8.7万人气
  • 北魏皇帝,不仅是华夏帝制国家的皇帝,也是内亚游牧征服集团的可汗,他们的历史活动,是多种文化传统的碰撞、融合与新生。北魏的所谓“代都旧制”,分明就是内亚传统的一部分。本书从北魏皇帝即位仪式的代北因素入手,推及北魏的祭天仪式、辽初的权力传承危机、清代的堂子祭天等,一方面观察拓跋鲜卑政治传统与华夏传统的遭遇、碰撞及变异,另一方面考察鲜卑旧俗(代都旧制)与内亚政治传统间的联系。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那
    普及读物7万字
    8.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篇幅适宜,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它既保持了《二十四史》的精华,又汲取了现代史学研究成果尤其是考古发现的成果,并增加了中国近代的历史——《晚清史》。在这次升级的修订中,不但在内容上增添了史学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还增添了精美的彩图。
    普及读物313万字
    8.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援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相关理论,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视角结合的方式对江户日本人身份建构的思想根源、形成过程、内容和特点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除“身份建构”“文化民族主义”“他者”等研究身份建构的常用概念外,本书提出了“我们认为”“风土”“文化的故乡”“风土的故乡”等分析身份建构的新概念,并用之于实际分析。本书认为,身
    世界史64.8万字
    8.7万人气
  • 会员
    套装包括:《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罗马的复辟:帝国陨落之后的欧洲》、《帝国与蛮族:从罗马到欧洲的千年史》共3册。
    普及读物117万字
    8.7万人气
  • 会员
    虽然真相只有一个,故事却有多重说法!本书作者呼延云于历史档案馆查考历史档案并结合1000多部明清名人笔记,将许多载于史册的历史谜案重新演绎,抽丝剥茧,利用现代刑侦手段,重新将历史事实摆在人们面前。全书共分4章,即传奇:帝国的B面;要案:那些不知名的“狄仁杰”们;揭秘:诡谲背后的真相;大内:皇宫里的丑闻、趣闻与异闻,分别叙述市井、乡村、官场与大内的那些众所周知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一切。
    逸闻野史12.6万字
    8.6万人气
  • 会员
    1939年起,国民党军统局将风景秀丽的重庆歌乐山变成了神秘的人间魔窟,设立专事关押审讯革命志士的军统集中营。这里曾见证了无数英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故事;也记录了徐远举(《红岩》中大特务徐鹏飞的原型)、廖宗泽、周养浩、杨进兴等军统要员、大小特务、叛徒、刽子手、看守的罪恶行径。每一个敌特、杀手、叛徒的落网,都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传奇故事。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B类档案长期以来密而不宣。70多年
    史料典籍22.8万字
    8.6万人气
  • 会员
    《先秦诸子》,先秦时代的历史总结和思想浓缩。以儒墨道法为大主线,详尽阐释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德治法治、有为无为,跨越三百多年的大辩论。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或者说,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
    普及读物23.8万字
    8.6万人气
  • 会员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第一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
    世界史31.4万字
    8.6万人气
  • 会员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分为《鸦片战争》《湘军崛起》《火烧圆明园》三部。《鸦片战争》,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各色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
    普及读物66.6万字
    8.6万人气
  • 会员
    《民国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的民国部分,由蔡东藩、许廑父编著。该书前一百二十章由蔡东藩原著,后四十章由许廑父续写,共一百六十章。《民国演义》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历史,问世后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普及读物79.1万字
    8.5万人气
  • 会员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兴亡;历史是一面筛子,筛除的是枯木朽枝,留下的是粲花之精。哪怕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也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淡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本书从中国历史的起源始,按历代帝王的先后顺序编排事件、故事。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清晰地勾
    中国史22.9万字
    8.5万人气
  • 会员
    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毛泽东认为“有许多珍贵品”。他对中国历史之熟悉,得心应手运用之妙,世所罕见。本书将分散于文章、书信、演说、谈话中的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的文字汇编起来,并对毛泽东的评点作深入挖掘,介绍被评人物的简况和解读评点原文。跟着领袖读历史,感受领袖智慧,以史鉴今。
    随笔52.9万字
    8.5万人气
  •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内战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被迫卷入,家破人亡,两年后被掠为平城宫的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意外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竟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罗新教授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
    普及读物15.4万字
    8.5万人气
  • 会员
    四百年乱世!读懂乱世中国,才能读懂中国历史演变的逻辑!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末年,中国陷入了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人口骤减,中原板荡。黎明苏醒!中原逐鹿、文化碰撞、民族融合、科举取士、三省六部……乱世的急剧震荡,为盛唐王朝奠定政治基础。言九林、李浩白、吕峥、南门太守诚意推荐!读者评论:“对于历史不感兴趣或是怎么也记不住典故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宝藏。”《乱世三部曲》含:《魏晋:历史大变局下的个人命运》
    中国史70.6万字
    8.5万人气
  • 会员
    《唐朝定居指南》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出发,展现唐代(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长安)社会图景。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说,书名中的“穿越”,是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是难以忍受时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剧中错漏百出的历史细节,以“穿越指南”作反讽调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
    普及读物15.3万字
    8.5万人气